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负担重四大明显特征,已然成为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有效缓解或降低COPD发病率和致死率的临床研究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1—3]。据相关研究证实,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并不能对患者的肺功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反而会因长期用药或药物剂量的不断增加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程度损伤,也  相似文献   
62.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高渗性脱水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欢  钱燕 《浙江医学》1999,21(8):482-483
高渗性脱水是小儿肠炎少见的并发症,严重持久的高渗性脱水可引起死亡或永久性脑损害。轮状病毒性肠炎被认为是婴幼儿最易引起高渗血症的急性肠炎之一,我院自1994~1998年收治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高渗性脱水1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儿部分胃肠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与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的关系及根治Hp上述两种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2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儿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测定,并分别与16例Hp阴性慢性胃炎儿、12例Hp根治后患儿作对照。结果 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空腹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 儿和Hp根治后患儿(t值分别为3.561,3.206,P均<0.01),血浆胃动素低于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儿和Hp根治后患儿(t值分别为2.813,3.605,P均<0.01)。结论 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在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天津某综合医院死亡病例资料,了解其死因构成、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某院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死亡病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根本死因统一编码,对10年间死因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年共计报告12 249例死亡病例,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在各年份间构成存在差异(P=0.000),近年来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构成有所上升。男性与女性死亡比为1.70:1,不同性别前5位死因顺位一致,男性损伤与中毒死因构成明显高于女性(10.30%与4.50%)。各年龄组死因顺位构成存在差异(P=0.000),死亡人数以60岁以上组最多(70.84%),以循环系统疾病死因为主,5~14岁组占比最少(0.34%),以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死因为主。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为某院收治患者的首要死因,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医院应根据死因谱特点持续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尤其需重点关注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提高生存...  相似文献   
65.
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肥胖发生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大学生肥胖的原因及不利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于减肥的理解和认知是较为片面的.对此,需要优化运动方式,辅以科学饮食和强化监督来解决.  相似文献   
66.
67.
细胞凋亡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阐述细胞凋亡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提出细胞凋亡机制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在细胞凋亡中所起作用的了解,具体阐述两条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凋亡途径,即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途径和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途径。最后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用于将来的临床治疗提出挑战及前景。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市区儿童消化科门诊就诊的0~36月儿童为研究对象。向家长询问病史并填写调查表,同时检测血清总IgE及牛奶、鸡蛋黄、鸡蛋清、大豆、海鱼、虾、螃蟹等7项特异性IgE(sIgE)。根据病史及sIgE检测结果定可疑病例,然后进行食物剔除试验并随访6月。结果本组食物过敏检出率为18.99%。最常见的过敏原为牛奶(55.56%)和鸡蛋清(15.56%)。本组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湿疹及便血。结论温州市区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致敏原为牛奶和鸡蛋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湿疹及便血,食物回避可有效治疗食物过敏。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内瘘修复术对血透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后期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者15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剥离组70例,行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修复术治疗,重建组88例,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对158例患者均完全进行随访,随访间隔时间为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通畅情况。结果本研究对158例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功能异常或者失去功能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完全随访时,剥离组功能异常者7例,失去功能者12例,重建组功能异常者9例,失去功能者14例,剥离组功能正常比例与重建组无明显差异(P0.05);剥离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与重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剥离静脉内膜增生物内瘘重建术在减少损伤血管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远期内瘘通畅率,增加了内瘘的应用时间,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