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摘要] 目的 探讨内源性抗菌肽人β-防御素-3(HBD-3)联合低频超声(US)及造影剂微泡(MB)的靶向破坏(UTMD)在体内抑制耐药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钛片与2种耐药葡萄球菌共培养24小时待生物膜形成后,放置于小鼠后背部脊柱皮下的两侧;再通过液体微量稀释法,获取HBD-3对2种耐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48只小鼠按不同的处理条件随机分为6组:(a)0?g/mLHBD-3;(b)超声处理组;(c)微泡+超声处理组;(d)10 MIC HBD-3;(e)10 MIC HBD-3+超声处理组和(f)10 MIC HBD-3+超声+微泡处理组。术后3天,处死各组小鼠取出钛片。涂板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钛片生物膜的厚度及膜内的剩余活菌量。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相关成膜基因及耐药基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其它治疗组相比,体内最高浓度的HBD-3联合UTMD组的活细菌数百分比明显下降。同时,超声微泡还能显著提高HBD-3抑制成膜相关基因icaAD以及耐甲氧西林基因MecA的表达并同时促进icaR的表达。结论UTMD可能有很大的潜力,提高HBD-3的抗菌活性并抑制小鼠体内的生物膜感染。  相似文献   
52.
朱晨 《中医杂志》2003,44(12):892-892
益母草为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要药,配伍内服或外用治疗月经不调、水肿尿少、疮疡肿毒,临床应用较广。益黄膏是我院已故老中医翟玉华家传验方,由益母草、大黄、黄柏、姜黄、白芷、苍术组成,使用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临床用它来治疗痈、疽、疔、疖、丹毒、痄腮等效果尤佳。现介绍如下。益黄膏组方及制作:益母草、大黄、黄柏、姜黄、白芷、苍术。以上诸药按10∶1∶1∶1∶1∶0.5比例配制,均研末备用。新鲜益母草宜洗净捣烂使用。将益母草加水煮沸后,文火再煎2小时左右成糊状,待其冷却  相似文献   
53.
早搏后T波改变2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晨 《天津医药》2000,28(10):590-593
目的:研究早搏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该院1996年1月~10月间838例有各类早搏的心电图中,分析其中203例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T波有改变的心电图。结果:从中发现了4种现象,即早搏后第一个窦性T波有4种改变:(1)由低平或倒置转为直立。(2)T波由直立、T〉1/10R转为低平、双向或倒置。(3)T波由直立变为振幅稍减低,时限增宽。(4)Y波由直立变为振幅稍增高,时限增宽。203例中有12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RNA干扰技术(RNAi)是否能有效抑制兔OA模型膝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MMP13序列特异性双链RNA与脂质体混合后转染OA模型中软骨细胞,实验分四组,特异性RNAi组:特异性RNAi+Lipofectamine2000,非特异RNAi组:非特异RNAi+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组:Lipofectamine2000,对照组:无血清DMEM.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中的MMP13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的软骨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RT-PCR显示RNAi组较对照组、非特异性组和脂质体组的MMP13基因的PCR扩增条带明显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RNAi组中MMP13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非特异性组、RNAi组、脂质体组软骨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但在3组间两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RNA干扰技术可有效抑制兔OA模型中膝关节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RNA干扰技术为基因治疗OA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55.
海洋拟诺卡菌由于其独特的代谢功能,成为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根据2010-2013年初的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的统计表明,对拟诺卡菌的研究仅次于链霉菌。本文综述了从2001年的第一个海洋来源的拟诺卡菌天然产物至2018年6月17年间报道的65个海洋拟诺卡菌天然产物的微生物来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其结构包括吡喃酮类、二酮哌嗪类、多肽类等,其中吡喃酮类化合物是主要类型,占海洋拟诺卡菌天然产物总数的46%;而29%的海洋拟诺卡菌天然产物表现出抑菌、细胞毒、抗炎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6.
无锡市南长区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晨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4):166-167
为了解无锡市南长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对无锡市南长区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慢性溃疡是发生于小腿下部内外侧的皮肤慢性疾病 ,因其疮口久不收敛 ,或虽经收口 ,每易因损伤而复发 ,故俗称“臁疮”、“老烂腿”。笔者在1 996年 1月—1 999年 1 2月间采用中药提脓祛腐生肌与西药抗炎解毒护创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本病 48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8例中男 2 3例 ,女 2 5例 ;年龄最大 88岁 ,最小 8岁 ,平均 43 6岁。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1月。病变部位 :左侧 2 6例 ,右侧 2 0例 ,双侧 2例。发病原因 :皮肤外伤 6例 ,疖、痈 5例 ,水火烫伤 3例 ,蚊虫叮咬 2例 ,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湿疹皮炎 2 7例 ,其他 5…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Gibson切口行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头下位置将股骨头截断,保留完整的股骨颈,并选择合适的外展角及前倾角植入假体。术前术后行Harris髋关节评分,随访时摄片了解假体的位置。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33~5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7分±9.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4分±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长度差异2 cm);无感染及神经损伤,无脱位及肺栓塞形成;出现异位骨化Ⅰ级2例,Ⅱ级1例。结论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保留了更多宿主骨质,利于再次假体翻修,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9.
2009年4月~2011年9月,我们对10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腘窝后内侧短弧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72岁。左膝8例,右膝2例。合并腓骨颈骨折1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1例,合并股骨髁骨折1例。手术均在受伤后1周内进行。患者术前均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行CT三维重建,以明确显示骨折块的大小及移位情况。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lyophilized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IrhBNP)治疗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47例在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rhBNP,临床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 h和7 d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心静脉压(CV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呼吸频率、心率、尿量、收缩压的变化。 结果 静脉注射IrhBNP后,43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3例心功能改善不明显,1例因感染加重第12天死亡。治疗后72 h呼吸频率、心率、尿量及LVEF即有明显改善,NT-proBNP、CVP、hsCRP、白细胞数有明显下降(P<0.05);7 d后呼吸频率、心率及LVEF持续改善,NT-proBNP、CVP、hsCRP下降更为明显(P<0.05),尿量不再增加,白细胞数无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但发生率低。 结论 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IrhBNP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