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脑干动静脉畸形并出血1例朱晓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330006)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突然耳鸣、左眼失明,继而口齿不清,跌坐椅子上2小时入院。当时全身乏力,呼之不应,恶心、呕吐一次,非喷射性,量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T36.5℃,P90次...  相似文献   
22.
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征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以短暂性近事遗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在 2 4小时内完全恢复。本文就其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3.
1资料与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均来自门诊和高干高知病房,年龄60~89(68.2±5.9)岁.男性45例,女性15例.患者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或CT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急性期脑卒中(<2周),严重痴呆,意识障碍,失语失认,合并心脑功能不全和有抑郁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者除外.  相似文献   
24.
脑卒中后抑郁可影响脑卒中的治疗和预后。国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30%~40%,国内为34.2%左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提高脑卒中治愈率,减少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根据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学研究,小脑生物电可刺激小脑顶核,使脑内传导通路激活,改善局部血流,抑制炎性反应,促进5-羟色胺生成,可减轻抑郁,恢复正常情绪,所以,小脑生物电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5.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62岁。 1994年 12月感右侧肢体乏力 ,当时体检右手握力稍差 ,其它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MRI示 :双侧基底节、苍白球、丘脑、红核、黑质及桥脑中部、小脑齿状核散在点状短T2 低信号、短T1W高信号区。头颅CT示在相同部位的高密度影。 1996年 3月以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住院 ,当时体检酒醉步态、构音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 ,其余正常。头颅MRI示在第 1次MRI相同部位的异常信号区增大 ,为大片状 ,脑干小点状异常信号。心脏彩超正常。经脑复康、丹参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1999年 12月以胸闷、活动后气…  相似文献   
26.
老年人卒中后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方法 对60例老年卒中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对符合老年人PSD诊断的26例患者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用HAMD减分率判断疗效。结果 老年人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43.3%,其中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占22/26;老年人PSD的临床特点是性格内向,易疲劳、认知功能障碍、情绪低落、失眠,无昼夜变化。治疗后第1个月痊愈3例,显进6例,进步14例,无效3例(P<0.05);第2个月痊愈10例,显进13例,进步2例,无效1例(P<0.01);第3个月痊愈20例,显进5例,进步0例,无效1例(P<0.01),疗效显著。结论老年人PSD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在治疗卒中的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状态;SSRI类药物较适合老年PSD患者。  相似文献   
27.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是观察和研究血液凝固状态的变化,对于一些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我们用全血复钙法测定了28例脑血栓病人的TEG变化,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8例病人根据发病时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脑血栓。均经CT证实诊断。男23  相似文献   
28.
脑血管被凝固的血块所阻塞,是导致脑梗塞最常见的原因。体外血栓形成测定在体外旋转环内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状态下形成血栓。人工形成的栓子,经组织学研究证明,同体内形成的血栓有完全类似结构。我院对22例脑梗塞病人采用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仪进行检查,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用线栓法制作稳定的大鼠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PPA),用3种不同的线栓即头端未处理的鱼线、指甲油处理的鱼线和特制的尼龙线栓,分别经大鼠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插线,分析不同种类线栓和插线部位对大鼠单侧MCAO手术的插线时间及建立MCAO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观察2种不同插线部位和结扎颈外动脉(ECA)与否对大鼠MCAO建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3种线栓的插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未处理的鱼线的建模成功率低于指甲油处理的鱼线和特制的尼龙线栓(P=0.001),而后2种线栓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经CCA插线时间明显低于经ICA插线时间(P=0.002);两者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种不同部位插线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及结扎ECA和未结扎ECA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694)。结论采用指甲油处理头端的鱼线,结扎ECA经CCA插线可以简单快捷地建立稳定的大鼠单侧MCAO模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每2周为一疗程,均治疗6周。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2、4、6周睡眠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神经功能缺损[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情况进行评价,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2、4、6周,观察组、对照组睡眠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佳,且随疗程延长,改善越明显(均P<0.05)。结论单用右佐匹克隆片可有效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且随疗程延长,改善越明显,联合使用养血清脑颗粒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