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先天性巨结肠RET蛋白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RET蛋白与先天性巨结肠(HD)组织改变之间的关系,以探讨HD的发病机理.方法 利用抗RET蛋白的三种抗体,以及抗磷酸酪氨酸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2例散发性HD肠组织中RET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研究,10例正常结肠作对照。结果 抗RET蛋白的三种抗体在HD扩张段、移行段、对照组均显强阳性染色,P>O.05;在狭窄段大多数表现阴性染色,少数可见强阳性或弱阳性染色,与前三者比较PO.05;HD移行段与狭窄段大多数呈现阴性或弱阳性染色,P>O.05。前两者与后两者比较P相似文献   
32.
十二指肠膜状闭锁与狭窄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膜状闭锁与狭窄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5例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及狭窄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5例手术病人中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其它治愈。随访8例,除1例偶有胃胀不适外,其余疗效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隔膜切除术,十二指肠剪裁 隔膜切除术是较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3.
门诊小儿包皮环套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了减少传统包皮环切术并发症,探索新的手术方法和途径。方法 回顾1997年6月—2001年6月应用一次性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包,在门诊局麻下,应用环套术,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儿童1100例。结果 1096例环套术治愈,4例中途改传统环切术治愈。近期总的并发症为13.86%。结论 门诊一次性小儿包皮环套扎术宜选择5岁左右患儿。该手术方法创伤小,简单、快捷,切口外观整齐、漂亮,适合于门诊及小儿外科一日门诊开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NCDH)的院前急救、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例NCDH患儿,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中心转运,院前建立呼吸通道,对转运前已诊断者予以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术后呼吸机支持。 结果 10例NCDH均为左后外侧疝,患侧肺均有发育不良,2例死亡,1例术后放弃治疗,7例存活出院。7例存活患儿术后用呼吸机72±35小时,2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经6个月以上随访,临床、X线均提示肺发育良好,心脏、纵隔正常。 结论准确及时地院前急救和早期诊断、解除肺脏受压,恢复肺功能,适时行膈疝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尤其是HFOV的支持,以及预防并发症,是提高NCDH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
绞股蓝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突变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干品绞股蓝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以下简称CP)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度试验方法.结果含10%绞股蓝的饲料使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率从33.17±3.54‰降至12.00±2.19‰(P<0.001),染色体畸变率从26.33±3.50%降至14.67±2.25%(P<0.01).结论绞股蓝可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DNA损伤,提示绞股蓝具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疗效的临床及代谢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5年间收治的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各种临床资料及代谢指标对NEC手术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气腹、血小板降低、CRP升高、腹膜炎、肠梗阻等5个因素P≤0.2,将此5个因素作为待选变量引入到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血小板降低及CRP升高是NEC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P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预测NEC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经腹绒毛活检术 (TA-CVS)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因不同原因要求产前诊断的602例孕妇进行经腹绒毛活检术,术前做好孕妇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术后护理及预防感染等措施,术后一周左右孕妇复诊及新生儿出生后 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602例孕妇中有 2例分别因胎盘位置及母体组织污染原因而二次穿刺成功,其余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后随访中 1例新生儿早产,出生体重 2.5 kg,无异常,未出现皮肤感染、宫内感染、流产及肢端缺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VS是孕早期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相应护理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总结小儿多发型肠套叠的发病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15例小儿多发型肠套叠病例临床表现、肠套叠数量及发生部位、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15例多发型肠套叠患儿均于术中确诊,其中1例术前超声提示多发型肠套叠;共发生肠套叠36个,其中回结型肠套叠15个、小肠小肠型肠套叠11个;继发性3例,原发性12例.结论 小儿多发型肠套叠诊断困难,术前难以明确,容易漏诊,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0.
肠腔内瓣膜切除治疗先天性肠瓣膜狭窄和闭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 1998年我院新生儿外科组对 12例肠膜式闭锁和狭窄患儿行肠腔内瓣膜切除术 ,效果满意。方法和结果在梗阻近端 6~ 8cm处纵行切开肠管 ,切口约 1.0~ 1.5cm ,吸尽盲袋内容物。将一纹式钳从小口进入肠腔并下行作者单位 :3 3 0 0 0 6南昌 ,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至瓣膜处 ,夹住瓣膜中央上提瓣膜。此时再将盲袋下移即可见到瓣膜。在直视下从瓣膜中央剪开瓣膜 ,再沿瓣膜边缘剪除瓣膜 ,有时瓣膜色泽与肠壁粘膜类似 ,可用纹式钳轻拉之 ,如肠管外壁有明显局部凹陷 ,说明所提物为肠壁粘膜 ,切除瓣膜后用细丝线缝合创面 6~8针 ,然后再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