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目的:探讨择期和紧急不同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及对延长孕周和预防早产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孕周和手术时间不同分为择期环扎组与紧急环扎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70例患者行宫颈环扎术的成功率为100%,早产发生率为20...  相似文献   
52.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并发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87例因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因多次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刮宫操作所致前置胎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按照此次与上次分娩间隔时间分为研究1组(≤2年)和研究2组(〉2年)。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及研究1组与研究2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和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孕产妇子宫破裂发生率较研究2组更高(P〈O.05);在围产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可增加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与风险的发生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短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并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骨科腰椎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是否能明确减少异体血用血量,评价患者使用自体血后效果.为临床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患者术后使用库存血的数量、降低使用库存血的比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00例接受腰椎单一阶段后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是否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分为A、B二组,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和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比较二组患者的输血量,术后1dRBC、Hb、HCT,以及术后7dRBC、Hb、HCT.结果 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患者术中输注异体血约48ml,异体血输入量远远低于不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手术患者.A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2.96±0.36)× 109/L、(108.00±8.87)g/L和(30.52±2.87)%,B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2.94±0.28)×109/L、(104.88±9.57)g/L和(29.80±2.07)%,二组各个指标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7d平均RBC、Hb、HCT分别为(3.49±0.33)×109/L、(120.58±7.02)g/L和(35.84±2.80)%,B组患者术后1d平均RBC、Hb、HCT分别为(3.43±0.35)×109/L、(117.88±7.87)g/L和(33.78±3.01)%,二组各个指标经t检验,平均RBC与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二组患者平均HC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A组患者平均HCT高于B组患者.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减少手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存血的使用.  相似文献   
54.
殷科  刘云  黄璐  王静莲  陈圆圆  朱云龙  赵绍杰 《安徽医药》2019,23(10):2069-2072
目的探究来曲唑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1)、抗苗勒管激素( AM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PCOS病人 90例,按入院时间区组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口服来曲唑每次 2.5 mg,每日 1次,服 5d。治疗组 45例口服来曲唑每次 2.5 mg,每日 1次,服 5 d。月经后第 1天服用地塞米松,每次 0.75 mg,每日 1次,排卵后停止服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促排卵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 MCP?1、AMH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黄体生成素和睾酮均显著降低,治疗组的血清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雌二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而成熟卵泡个数以及最大卵泡直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妊娠率 44.44%(20/45)显著高于对照组 24.44%(11/45)(,P<0.05),治疗组早期流产率 5.00%(1/20)与对照组 18.18%(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MCP?1、AMH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组的 MCP?1、AMH水平[(187.53±29.66)pg/mL,(3.85±0.67)n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5.31±33.83)pg/mL,(4.93±0.72)nmol/L](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50,P=0.502)。结论来曲唑联合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控制 MCP? 1、AMH水平,更有效地调激素水平,促进排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术后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5例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前测量健侧大结节最低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术中尽量复位大小结节,合理控制假体高度及后倾角度,尽量修复损伤肩袖;术后分3阶段有计划康复治疗.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9个月~6年5个月.11例完全不痛,2例肩峰后下方有压痛,1例肩关节上举运动痛,1例有轻度肩关节不稳.Neer评分:优7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严重三、四部分骨折、特别是有头部粉碎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只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遵循肱骨头置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有计划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36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36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5.41±8.72) min及住院时间(7.39±1.28) d均较对照组短[(101.59±9.87) min、(10.43±1.8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78±5.68) mL较对照组(124.37±13.08) 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3.28±2.44) h、排气时间(31.73±3.94) h及排便时间(52.62±6.12) h均优于对照组[(27.37±2.61) h、(35.43±4.02) h、(59.72±6.8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RP(7.48±0.67) mg/L、IFN-γ(5.59±0.76) ng/L及TNF-α(8.54±...  相似文献   
57.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早期妊娠死亡的主要原因,一直被视为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在全世界,其发生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国外(以英国为例)异位妊娠发病率从1991年至1993年的0.96%增高到1997年至1999年的1.11%〔1〕。作为临床医生,能否及时做出诊断并积极抢救可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异位妊娠268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异位妊娠268例,发病年龄为18~43岁,平均年龄27.6岁,其中22~35岁238例(88.8%)。初次怀孕者21例(7.8%),放置宫内节育…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预处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研究坎地沙坦的脑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坎地沙坦低剂量组(0.1mg/kg.d)、坎地沙坦高剂量组(1mg/kg.d),每组16只,各组又随机分为缺血2h再灌注24h和72h两个亚组(每组8只)。灌胃4w后,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前测量血压,术后24h监测缺血区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变化,再灌注24h、72h分别检查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取脑后TTC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区脑组织血管内皮eNOS、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坎地沙坦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再灌注24h、72h神经功能评分均有好转(P<0.05),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高剂量组在服药后2w血压明显下降,维持在85mmHg,小剂量组无降压作用。缺血2h后,缺血再灌注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区血流量下降为32%±3%,坎地沙坦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血流量分别为55%±5%、64%±7%。eNOS和VE...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方法 以尼莫地平为对照,探讨法舒地尔的疗效.选取20~50岁初次动脉瘤破裂,术前Hunt&Hess Ⅰ~Ⅳ级,动脉瘤破裂7天内手术者,每组18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用药前、用药后第14天、3个月以及行CT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头部有无新的脑梗死病灶;用药前、用药后14天行脑血管造影(DSA);用药后14天、3个月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用药14天后检查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情况. 结果 法舒地尔和尼莫地平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近期的Glasgow预后评分、CT、DSA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法舒地尔在预防脑血管痉挛方面可能比尼莫地平好,远期随访预后较尼莫地平好(P<0.05). 结论 法舒地尔用于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方面与尼莫地平疗效相当,但副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