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背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病程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有关精神分裂症与外周血清 BDNF 水平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目的 综合国内外研究,系统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清BDNF水平的特点。方法 我们采用 Cochrane 系统综述方法和 RevMan 5.1 软件筛选研究并提取数据。通过国内外电子检索系统的检索并对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评估,共检出268篇相关文献。其中25篇(20篇英文,5篇中文)被纳入分析,它们为 2011 年 12 月底以前公开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不伴有其他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DNF的血清水平。系统综述的主要结局指标是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合并的标准化均数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由两位评价者根据 GRADE 系统的方法独立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 软件对研究的异质性、敏感性和可能的发表性偏倚进行检验。结果 累计 1663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355 名对照纳入 Meta 分析。15 项被评估为低质量研究,10 项为极低质量研究。研究结果存在高度的异质性(I2=89%),但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异质性与人种、样本量、年龄、性别、入组前是否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及研究质量等因素不存在相关性。由于研究间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SMD,结果为-0.74(95% CI, -0.99~-0.50; Z=5.99,p<0.001)。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定性较好。无发表偏倚的证据。结论 尽管统计结果强有力地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 BDNF 水平低于对照人群,但由于现有研究的质量较低以及各研究之间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 BDNF 浓度低的证据应属较"弱"。今后需要开展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使用统一的入组标准和监测程序,如最终能证实这些初步结果,血清 BDNF 才有可能用作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2.
患者男,43岁。腹痛、黑便半年余,伴有发热、恶心及腹胀,无呕吐及腹泻,体重下降约15kg。体检:左侧中上腹可触及一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0.71×109/L,中性粒细胞0.779,血小板333×109/L。腹部彩超:下腹部可探及实质不均质含气性包块(图1),大小约7.6 cm×5.9 cm,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示可引出动静脉频谱,RI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87.
88.
论著性文稿须附中、英文摘要 ,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 (应给出主要数据 )、结论四部分 ,各部分冠似相应的标题 ,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 ,为节省篇幅 ,中文摘要可简略些 ( 2 0 0字左右 ) ,英文摘要则要相对具体些 ( 4 0 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 (汉语拼音 )、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国别。作者应列出前 3位 ,3位以上加“etal” ;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 ,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 ” ,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例如 :Z…  相似文献   
89.
回顾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21年1月应用Willis覆膜支架(WCS)系统治疗27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17例(63.0%)单纯应用WCS,10例(37.0%)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期间2例发生术后内漏(7%),其中1例(Ⅰ型内漏)自愈,另1例(Ⅲ型内漏)再次置入WCS治愈,其...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Purpose.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on cervical cancer providing survival estimates by age, histology, and stage have been sparse. We aimed to derive most up-to-date and detailed survival estimates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in Germany. Methods. We used a pooled German national dataset including data from 11 cancer registries covering a population of 33 million people. Included were 15 68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ervical cancer from 1997 to 2006. Period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the five-year relative survival (RS) 2002-2006. Trends in survival between 2002 and 2006 were examined using model-based period analysis. Age-adjustment was done using five age groups (15-44, 45-54, 55-64, 65-74, and 75 + years). Results. Overall, age-adjusted five-year relative survival in 2002-2006 was 64.7%. A strong age gradient was observed, with five-year RS decreasing from 81.7% in age group 15-49 years to 46.3% in age group 70 + years. Prognosis furthermore strongly varied by stage, with age-adjusted five-year RS reaching 84.6% for localized, 48.2% for regional, and 17.9% for distant stage. From 2002 to 2006,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4.7 percent units) in overall age-adjusted five-year RS was seen. The improvement was most pronounced for age groups 55-64 years (from 54.2 to 65.6%) and 65-74 years (from 50.0 to 58.1%). Conclusion. In this first comprehens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Germany, pro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strongly varied by age and stage. Prognosis continued to improve, in particular in age range 55-74 years, in the five-year period ass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