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7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48篇
口腔科学   82篇
临床医学   677篇
内科学   35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16篇
综合类   1290篇
预防医学   57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523篇
  5篇
中国医学   465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以实时导航、虚拟手术和快速成型(又称3D打印)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外科应用十分广泛,它在青年医师培训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口腔医学教育领域,带来了多元化的的教学方式,彰显了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媲美的优势。文章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与关节外科近十年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正颌及关节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经验,就数字化全流程诊疗体系应用于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必要性、培训内容,以及其在口腔各专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开论述。提出了应用"数字化教学,“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数字化实验教学项目的教学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对气管镜清洗消毒合格参考值范围和检测方法。方法选取360条患者使用后的气管镜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0条。A组床旁预处理后分为A1、A2两组(每组60条气管镜),B组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分为B1、B2两组,C组气管镜在高水平消毒后分为C1、C2两组,A1、B1、C1组采用细菌采样,A2、B2、C2组进行ATP生物荧光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气管镜表面采样为全部长度涂抹采样,管腔的采样方法均为冲刷法。同时选取临床使用后的60条气管镜经过人工清洗后,对管腔运用冲洗法,对冲洗液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比较冲洗法和冲刷法对管腔采样的有效性。结果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对管腔采样的冲洗法和冲刷法,两组ATP总量的相对发光值(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气管镜在A1、B1组的细菌采样中,管腔和表面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水平消毒后表面和管腔菌落数均为0;气管镜在A2、B2、C2三组的ATP生物荧光检测采样中,表面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与C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管腔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C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结论 ATP生物荧光采样冲刷法对气管镜管腔采样更有效;人工清洗环节非常重要,人工清洗后气管镜表面和管腔ATP总量建议低于10 000和3 400。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250例患者,其中553例患者采用ETV序贯Peg-IFN-α治疗,697例患者单用ETV治疗,两组患者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V序贯Peg-IFN-α试验组的HBsAg转换率、HBsAg清除率、HBeAg转换率、HBeAg清除率均高于ETV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总体上ETV序贯Peg-IFN-α治疗疗效优于单用ETV。  相似文献   
104.
ICU病人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颈松 《医学文选》2001,20(5):704-705
ICU (Inetnsive Care U nit)病人多处于创伤和 /或感染的重度应激反应状态 ,严重创伤和感染导致代谢亢进 ,从而引起营养状态的迅速恶化 ,并发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使重症病人病情缓解、病程缩短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1 ]。对危重病人来说 ,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一个部分。1  ICU病人的代谢特点   ICU病人多为严重创伤、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SIR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MOSF)病人 ,其处于应激状态 ,代谢反应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分解代谢反应阶段 ,在创伤或手术后 2~ 4d最为剧烈 ,但在极度严重应激反应后 ,短…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明确LPD的组织发生、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将该院一例LPD描述并结合国内外报道100多例,回顾分析LP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后.结果LPD属比较少见的平滑肌肿瘤,其临床表现为多灶性、广泛分布于腹膜表面的小结节,酷似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但通常被证实为良性组织学特征,LPD经活组织病检较易诊断,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虽然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病例已经报道,因为存在许多无症状病例,所以实际数量更多,恶变率约为7%~10%,术前误诊率可达100%.结论LPD通常在术中即可经病理诊断.可酌情行全子宫或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者行保守治疗.术后严密随诊.腹腔镜是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川芎嗪对家兔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环节 ,为显微血管外科提供新的用药依据。【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 2 4只 ,行右侧股动脉切断后即刻端端吻合造模 ,术后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肝素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予处理 ,术后 1、 3、 7、 14d分别切取大白兔吻合段动脉 ,作电镜扫描检测 ,观察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在促进血管吻合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 ,促进血流通畅方面川芎嗪组与肝素组相当 (P >0 .0 5) ,两者均优于空白组 (P <0 .0 5)。【结论】川芎嗪能促进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的修复 ,在显微血管外科具有肯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108.
背景:在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引导骨再生膜时,单一材料因功能不足而无法满足临床上的需要,因此将多种材料复合已成为目前组织修复工程的一种趋势。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表征其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将0.8 g丝素蛋白溶解于10 mL六氟异丙醇中制备静电纺丝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记为SF纤维膜);将0.1,0.3,0.5,0.8 g的生物活性玻璃分别加入静电纺丝溶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依次记为SF/1BG、SF/3BG、SF/5BG、SF/8BG纤维膜)。表征5组纤维膜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5组纤维表面光滑、连续且均匀,无串珠样结构,丝纤维之间无明显粘连,均表现出随机排布的无序多孔结构,添加生物活性玻璃后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减小。傅里叶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检测显示,纤维膜中丝素蛋白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化学结构稳定。SF、SF/1BG、SF/3BG、SF/5BG、SF/8BG纤维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05.02°,72.58°,78.13°,79.35°,72.50°。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5组纤维膜上,CCK-8检测显示相较于SF、SF/8BG纤维膜,SF/1BG、SF/3BG、SF/5BG纤维膜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死细胞染色显示5组纤维膜表面的细胞活力较好,其中SF/5BG纤维膜表面的细胞数量更多、分布更均匀;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相较于SF纤维膜,SF/5BG纤维膜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5组纤维膜上进行成骨诱导分化,SF/3BG、SF/5BG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他3组(P<0.05,P<0.01,P<0.001);茜素红染色显示,添加生物活性玻璃后纤维膜的钙结节形成增加,并且以SF/5BG组钙结节形成最多。③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运用FRAX探究中国RA患者骨折风险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2例RA、47例p SS以及41例体检健康者分别为RA组、p SS组、对照组,RA组患者检测ACPA、RF、ESR、CRP并计算DAS28-ESR、HAQ-DI,所有纳入者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骨密度并通过FRAX官方网站预估10年骨折风险。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 FRAX相关骨折危险因素包括身高、吸烟、饮酒、既往骨折、父母骨折,在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A组糖皮质激素累积服用天数高于p SS组(P0.05)。通过FRAX无论是否结合骨密度评估,RA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及髋关节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高(P0.01),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亦较p SS组高(P0.05或P0.01)。通过FRAX结合骨密度评估,从年龄、糖皮质激素、绝经方面分析,RA组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关节骨折风险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通过FRAX结合BMD评估RA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发生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ACPA、RF、ESR、CRP、DAS28-ESR、HAQ-DI在三组中均值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患者骨折风险评估可结合FRAX与骨密度;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及高龄、绝经后女性RA患者更应重视骨折风险评估;有效控制RA疾病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情况有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科诊断为膝内侧骨关节炎并行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56例(64膝)。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胫骨侧内翻畸形。排除标准:炎症性、感染性关节炎;多间室的关节退变;膝关节活动度<90°;屈曲畸形>10°。采用HSS评分、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的改善情况,通过测量胫股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内翻角(KV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价术后膝内翻的矫正效果。各时间点评分及测量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间比较采用WSC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5例出现截骨旋转轴无移位骨折,推迟负重后愈合;10例出现明显的小腿肿胀、皮下瘀斑,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3)个月。随访中未见内固定失败、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患者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F=312.7,P<0.05);VAS评分与术前相较均降低(F=185.6,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中,术后FTA(t=3.2)、MPTA(t=6.3)、KVA(t=5.8)及WBL(t=2.7)均获得改善,与术前比较,内翻畸形获得矫正(均P<0.05)。 结论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矫正下肢力线,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合并胫骨内翻的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