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选取215例高血压并发PAF患者,分成缬沙坦组(97例)和氨氯地平组(118例),分别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分别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出Pd值,比较其差异性。结果:两组Pd和Pmax均显著缩短(P〈0.01),但缬沙坦组比氨氯地平组缩短更明显(P〈0.01)。缬沙坦组发生PAF17例(17.5%);氨氯地平组发生PAF 52例(44.1%)(P〈0.01)。结论:在同等降压条件下,缬沙坦能明显缩短Pd,降低PAF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CT、核磁检查确诊的3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了解白细胞计教总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情况,对其升高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3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计数总数、分类计数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白细胞升高范围:10.1—27.2×10^9/L,占26.6%;中性粒细胞升高范围:70.1%-93%,占67.8%;单核细胞升高范围:8.1%-46.5%;占49.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粗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升高疑似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引起其发痛原因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孕期中胆红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以来自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回顾性研究获得基本信息,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采用酶法测定空腹血糖(GLU)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7.86%(102/1 297)。TB、DB在GDM组的值要低于非GDM组(5.8±2.2和6.4±2.4,P=0.023;2.4±1.3和2.5±0.9,P=0.036)。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TB、DB与空腹血糖、1h血糖、2h血糖间的线性关系,TB、DB与血糖值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TB、DB与GDM的相关性,其最高层与最低层相比患GDM的风险降低(RR 0.54;95%CI,0.31~0.95)和(RR 0.61;95%CI,0.38~0.99)。结论妊娠中期高胆红素水平患GDM的风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45.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gFang Data、SinoMed和VIP,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4月,纳入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均数差(MD)、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95%置信区间(CI)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共计1 0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提高临床疗效(RR=1.38, 95%CI:1.27~1.49, P<0.000 01),减少NIHSS评分(MD=-4.98, 95%CI:-6.85~-3.21, P<0.000 01)和NDS评分(MD=-7.98, 95%CI:-12.03~-3.93, P=0.000 1),有效地减少脑水肿体积(MD=-2.61, 95%CI:-3.99~-1.22, P=0.000 2)与脑出血体积(MD=-6.03, 95%CI:-11.35~-0.70, P<0.03);安全性方面因仅1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故无法评价。结论: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NIHSS评分或NDS评分缩小患者的脑水肿、脑血肿的体积,但是其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
为探索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转染许旺细胞的可能性,采用体外培养许旺细胞(SCs),构建IGFⅠ逆转录病毒载体,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IGFⅠ基因转入SCs,核酸分子杂交及细胞免疫组化检测SCs 表达IGFⅠm RNA及其蛋白水平,辅以正常SCs作对照。结果:pLXSNIGFⅠ转染的SCs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较正常SCs 表达IGFⅠm RNA 及其蛋白水平能力分别增强48 和32 倍,均有显著意义。研究表明,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外源性IGFⅠ基因转入SCs,提高SCs中的IGFⅠ的含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47.
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手术治疗1a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术后1 a的疗效.方法对89例(116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黄斑水肿改善程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为1a.结果随诊1a,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28±0.387[mean±SD])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85±0.249)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41只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50±0.410)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91±0.201)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71);75只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1 6±0.376)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82±0.272)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对最终视力并无影响.术后,74眼黄斑水肿吸收,占63.8%.随诊中,53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占45.7%;39眼视力不变,占33.6%;24眼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占20.7%.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中心凹硬性渗出,黄斑萎缩及黄斑上膜.这些并发症中造成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的原因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黄斑萎缩(10眼),硬性渗出(9眼)及黄斑上膜(1眼).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及改善黄斑水肿,但此治疗有着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应仔细认真行术前术后检查,掌握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推拿治疗,症状重者1天2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 kg·d)1天3次,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80.76%,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推拿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安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用异体淋巴细胞(Heterogeneic lymphocyte, HL)和自体淋巴细胞(Autogeneic lymphocyte, AL)序贯注射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CC3HF1小鼠作供鼠, 制备异体淋巴细胞(HL);用CB6F1小鼠作受鼠, 在受鼠腹股沟皮下组织内接种Hepa1-6细胞。用冻融法从小鼠血浆提取冷沉淀, 制成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 FG);用FG与HL或AL组合为FG-HL或FG-AL。实验治疗分两个阶段。前阶段(共15 d):用FG-HL注射到受鼠荷瘤组织表面(实验组);用FG-磷酸盐缓冲液(FG-PBS)同法注射受鼠作对照组。而后检测两组受鼠的脾淋巴细胞杀瘤细胞率和脾淋巴细胞、CD8+T、NK细胞数量等免疫学指标。后阶段(共10 d):从实验组、对照组中随机选出部分受鼠, 取淋巴细胞(AL)组成FG-AL分别注射到本组其余受鼠的荷瘤组织表面;治疗后剥出受鼠体内肿瘤, 比较两组的瘤体积和抑瘤率。结果 前阶段治疗后, 实验组受鼠AL的杀瘤细胞率(26.70±7.22)%明显高于对照组AL的相应值(5.70±2.68)(P<0.01);实验组受鼠脾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两阶段治疗结束后, 实验组受鼠的瘤平均体积(1.20±0.33)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瘤平均体积(2.05±0.37)cm3(P<0.01);实验组的抑瘤率为41.5%。结论 肿瘤局部注射FG-HL, 再注射FG-AL可明显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 有望成为一种抗肿瘤生物疗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循证评价应激性溃疡预防指南,比较指南中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以及预防药物推荐的异同,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以及NGC、GIN和NICE网站,纳入应激性溃疡预防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8月,而后使用AGREEⅡ工具评价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分析比较各指南异同。结果:共纳入7个指南,制定时间跨度为1997-2015年。纳入指南推荐级别为B级5个,C级2个,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各领域得分中仅"范围和目标"和"清晰性"2个领域平均分≥60%,4篇循证指南在各领域得分相对较高。指南中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的推荐差异不大,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凝血机制障碍、严重颅脑脊髓损伤、严重烧伤等较严重的疾病。一线预防药物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结论:不同国家地区应激性溃疡预防指南整体质量不高。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工具6个领域23个条目各有高低,循证指南各领域得分较高。在今后的应激性溃疡预防指南的制定上,应加强指南制定的严谨性与应用性,最好可以采用循证评价的方法,得到高质量的指南,为临床上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提供最佳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