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1引言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全球常见。在我国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1],即每年大约有10万新发患者,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淋巴瘤的诊治进展显著,规范化综合治疗理念已为大家熟知。随着临床研究和治疗的进步,治愈淋巴瘤业已成为可能,特别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免疫化疗效果突出,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已知淋巴瘤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卡倍他滨治疗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2510mg^2/天,口服14天,休息7天为一疗程)单药治疗2-6个疗程。结果 17例患者中CR1例,PR4例,SD4例和PD8例,有效率为29.3%。至疾病进展中位时间5个月(范围2-10^ 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4.7%),皮肤色素沉着(58.8%)、白细胞减少(41.2%)和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17.6%),一般程度较轻,可耐受,Ⅲ度毒性反应为1例手足综合征,无IV度不良反应。应用Vitb6治疗能减轻手足综合征的症状。结论 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口服方便,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门诊治疗是一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Ⅰ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的临床不良反应 ;初步观察rhIL 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确定Ⅱ期临床试验rhIL 11的推荐剂量。方法 :对于上一个化疗周期中血小板计数最低点≤ 75× 10 9·L- 1的病人 ,于此周期化疗给药后的 2 4~ 36h皮下注射rhIL 11,qd×14d ,或血小板计数 >30 0× 10 9·L- 1后停药。rhIL 11分为 12 .5 ,2 5 ,5 0和 75 μg·kg- 1·d- 14个剂量组 ,剂量依次逐渐递增 ,每组应完成病例 3~ 5例 ,每完成一个剂量组试验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剂量组试验。结果 :5 0 μg·kg- 1·d- 1剂量组有 2例病人分别出现了 3度关节肌肉疼痛和心律失常。其他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 ,有发热、结膜充血、水肿、心悸、感冒样症状、恶心、呕吐、贫血、凝血因子Ⅰ升高等。 14例病人可评价疗效 ,6例 (43% )病人整个疗程中无血小板减少 ,8例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人血小板最低点中位数为 80× 10 9·L- 1,从血小板最低点到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 4d。所有病人均不需输注血小板。结论 :rhIL 11的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初步显示了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Ⅱ期临床试验rhIL 11的推荐剂量为 5 0 μg·kg- 1·d-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 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109/L后停药.结果共入组10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00例.PLT最低值(中位数)对照周期为49(5~76)×109/L,治疗周期为69(6~221)×109/L,P<0.001.PLT≤75×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7(0~26)天,治疗周期为3.5(0~28)天,P<0.001.PLT≤5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2(0~20)天,治疗周期为0(0~23)天,P<0.01.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0(0~9)天,治疗周期为0(0~5)天,P>0.05.从PLT最低点恢复到8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5(1~18)天,治疗周期为2(0~28)天,P<0.001.对照周期输注血小板人数为6例,治疗周期为6例,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心悸、水肿、肌肉关节痛、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防治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5.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14例晚期结直肠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4例既往氟尿嘧啶(5-FU)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单药伊立替康300mg/m^2,静脉点滴,每3周为一疗程。全部患者以前曾接受过含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2例曾接受过盆腔放疗。结果:9例患者接受3疗程化疗,5例接受6疗程化疗。14例患者中SD10例,PD 4例。常见治疗毒性为乙酰胆碱能综合征13例(92.9%),延迟性腹泻11例(78.6%)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1例(78.6%);Ⅲ度毒性:恶心呕吐2例(14.3%),延迟性腹泻2例(14.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1例;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腹泻。结论:伊立替康对晚期结直肠癌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且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鬼臼噻吩苷联合方案治疗20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鬼臼噻吩苷(VM-26)联合方案(CVMxP)对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病人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CVMxP方案(环磷酰胺500mg/m^2iv d1,VM-26 100mg/m^2iv d1;米托蒽醌10mg/m^2ivd1,强的松40mg/m^2po d1-5。21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治疗有病理学证实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病人,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的病例为20例,病理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根据病理学分类,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后者还可细分为约60种病理亚型。  相似文献   
18.
氟达拉滨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氟达拉滨是抗病毒药阿糖腺苷的氟化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复发耐药的惰性淋巴瘤已显示了疗效。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价氟达拉滨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间本科收治经组织学确诊的接受含氟达拉滨联合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9例,其中惰性淋巴瘤患者11例,复发的进展性淋巴瘤患者8例。11例惰性淋巴瘤患者中,6例接受了FND(氟达拉滨25mg/m^2Ⅳ d1-3;米托葸醌10mg/m^2Ⅳ d1;地塞米松20mgPOd1~5,每4周重复)方案,5例接受了FC(氟达拉滨25mg/m^2Ⅳ d1-3;环磷酰胺300mg/m^2Ⅳ d1-3,每4周重复)方案。所有进展性淋巴瘤患者均接受了FND方案。结果:接受FND或FC化疗的惰性淋巴瘤患者,有效率91%,完全缓解(CR)率45.5%。进展性淋巴瘤息者中2例达部分缓解(PR),有效率25%。全组有效率63.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FND组有69.5%周期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FC组无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仅22.2%周期发生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肺部感染4例,外阴尖锐湿疣1例。其他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以消化道反应为主。结论:含氟达拉滨的联合方案,对于惰性淋巴瘤患者具有肯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109/L后停药。结果:共入组10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00例。PLT最低值(中位数)对照周期为49(5~76)×109/L,治疗周期为69(6~221)×109/L,P<0.001。PLT≤75×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7(0~26)天,治疗周期为3.5(0~28)天,P<0.001。PLT≤5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2(0~20)天,治疗周期为0(0~23)天,P<0.01。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0(0~9)天,治疗周期为0(0~5)天,P>0.05。从PLT最低点恢复到8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5(1~18)天,治疗周期为2(0~28)天,P<0.001。对照周期输注血小板人数为6例,治疗周期为6例,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心悸、水肿、肌肉关节痛、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防治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0.
帕米膦酸二钠Ⅲ期临床试验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国产帕米膦酸二钠(APD)对恶性肿瘤溶骨转移疼痛的止痛作用,对恶性肿瘤并发高钙血症的治疗作用,合适的临床剂量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46例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溶骨转移疼痛患者,给予APD60mg或90mg静脉点滴。结果治疗后止痛总有效率第7和第28天分别为778%和839%,两剂量组比较,给药后第7天疗效无差别,第28天90mg组略优(P<001)。活动能力改善率第7和28天分别为507%和590%,给药后第7天疗效无差别,第28天90mg组略优(P<005)。47%患者血钙升高,治疗后血钙复常率571%。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全身酸痛等。结论国产APD治疗恶性肿瘤溶骨转移疼痛及高钙血症疗效确实,不良反应轻微短暂,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