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均行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与FIGO2018分期的诊断一致性。结果:68例中,FIGO2018分期ⅠB1期20例、ⅠB2期15例、ⅠB3期4例、ⅡA1期11例、ⅡA2期7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ⅢC1期2例、ⅣA期5例;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示55例与FIGO2018分期一致,其中,ⅠB1期18例、ⅠB2期13例、ⅠB3期2例、ⅡA1期9例、ⅡA2期5例、ⅡB期2例、ⅢB期1例、ⅢC1期1例、ⅣA期4例。经Kappa检验,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0.768,P<0.05)。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ⅡB、ⅢB、ⅢC1、ⅣA期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79、0.848、0.469、0.801、0.665、0.985、0.470、0.485、0.784,准确率分别为95.59%、95.59%、94.12%、95.59%、92.65%、98.53%、95.59%、97...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nm23基因产物和细胞外基质抗原的表达与声门上型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nm23/NDPK多克隆抗体、抗Ⅳ型胶原纤维(type Ⅳ collagen,CTⅣ)单克隆抗体、抗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单克隆抗体、抗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单克隆抗体以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m23/NDPK和这3种抗原在72例声门上型喉鳞癌中的表达与分布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nm23/NDPK阴性者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表达阳性者,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CTⅣ、LN、FN表达缺失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表达完整者,也表明其间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结论nm23/NDPK、细胞外基质3种抗原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声门上型喉鳞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分析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探索DAVF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自2005年以来在我院治疗的32例DAVF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DAVF患者,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因DAVF所致的颅内继发性病变,如扩张的引流静脉,继发性出血及静脉窦狭窄、闭塞等改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则能准确地显示瘘口部位、供血动脉、静脉引流情况及颅内血流分布情况,但无法显示继发的脑实质病变。 结论 DSA检查是诊断DAVF的金标准。CT、MRI检查亦能为诊断DAFV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磷酸钛钾激光治疗喉乳头状瘤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乳头状瘤是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间接喉镜下钳除或在支撑喉镜下切除,由于术中出血导致肿瘤边界不清,因此不易彻底切除病变,术后容易复发,患者反复遭受手术的痛苦;或因切除较深,损伤声韧带,术后声嘶较重;一部分病例采用喉裂开的方法,创伤较大。1996年开始,我们应用磷酸钛钾(KTP)激光在支撑喉镜下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随机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4例住院患者进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和干化学法ACR检测,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以24h尿蛋白定量为金标准,干化学法的灵敏度为96.39%,特异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98.52%,阴性预测值为37.50%,诊断符合率为95.12%,特别是对狼疮性肾炎,其符合率达100.00%,经χ2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中度一致(Kappa=0.44)。结论采用干化学法随机检测ACR,快速、简便,可作为肾脏疾病的筛查方法来运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阴道内酸性环境与白色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妇科门诊的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SVVC)患者进行阴道菌株分离、鉴定,获得白色念珠菌96株。检测不同pH值环境下菌株对硝酸咪康唑与克霉唑的药物敏感性,并观察相关性。结果在pH值偏酸性的环境下,两种唑类药物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更强。结论维持阴道内酸性环境能更有效地治疗白色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围绕FAP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绘制每个家系的患病分布图,进行系谱分析;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6个家系,总结其临床特征,对高危亲属进行随访监测。结果 6个家系共83人,受检成员61人;确诊患病20例,发病率32.8%(20/61)。男女比例为13:7,发病平均年龄32.7岁。癌变7例,男:女为4:3,癌变率35%(7/20),癌变平均年龄42.4岁;7例癌变病人随访期死亡3例,死亡率15%(3/20)。发病20例患者中行全结肠切除术+直肠部分切除术+回肠直肠吻合术3例;全结肠切除术+直肠部分切除术+回肠直肠吻合术+回肠贮袋4例,全结肠切除术+直肠部分切除术+回肠直肠吻合术+回肠造瘘术1例,经肛门直肠息肉切除止血术1例,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4例,未作任何治疗7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随访2年,死亡3例,均因肝转移所致。结论通过家系调查,对高危亲属的追踪管理、肠镜监测,可以发现早期病例,行预防性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8.
夏羽菡  谢小亮  陈静  施磊  李海  张东 《中国药房》2012,(46):4396-4399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为临床开展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CRC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次日晨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状况。NRS≥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结果:共有120例患者入选并完成NRS评分,NRS-2002适用率为100%;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3%,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5.00%,其中年龄≥65岁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41.67%)高于年龄〈65岁患者(23.33%)(P〈0.05)。营养支持均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比例为34.7∶1。结论:NRS-2002适用于CRC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部分CRC手术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应重视患者入院时的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支持比例明显偏低,存在依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合理现象。建议通过营养支持小组(NST)协作机制,由医、药、护、营养、检验等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合理的临床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59.
核糖开关是一种新型基因表达调控元件,一般存在于mRNA的非编码区内。当核糖开关与特定配体分子结合后,其构象发生相应变化,然后启动或阻断mRNA的转录、翻译、拼接等过程,行使基因调控的功能。近期研究发现,核糖开关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仅与配体分子的数量有关,还与mRNA转录速度有关,即存在热力学与动力学调控两种机制。对核糖开关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将促进其在生物技术及新药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李巍  施磊  尚超  姜学钧  富伟能 《山东医药》2011,51(12):21-22,25,117
目的探讨SP100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100蛋白在128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NS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SP100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在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和分化良好的癌细胞中,以细胞核内染色为主;在低分化癌细胞中,在细胞质内呈弥漫性分布。SP100蛋白在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呈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89.1%(114/128)、阴性表达率10.1%(14/128),在HNSCC原发灶中分别为37.5%(48/128)和62.5%(80/128)(P〈0.05)。SP100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HNSCC不同分化程度细胞中存在SP100蛋白的差异化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