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367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98篇
  1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茶多酚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 ,观察膀胱癌细胞系 (T2 4及SCaBER)经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后对细胞生长以及PTEN、E 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茶多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 ,加入 0、5 0、10 0、2 0 0、4 0 0 μg·ml-1茶多酚的T2 4细胞和SCaBER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0 %、11 2 %、33 4 %、36 9%、6 7 5 %和 0 %、16 5 %、19 1%、30 3%、31 4 %。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峰 ,癌细胞出现凋亡 ,凋亡率分别为 6 8%、2 5 1%、2 8 6 %、36 6 %、4 1 1%和 2 1 4、2 7 2 %、2 8 5 %、36 8%、4 7 7% ;同时 ,随茶多酚作用浓度的增加 ,出现G1/S阻滞细胞逐渐增多 ,细胞分裂增殖指数 (PI)降低 ;而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由 (37 6 6± 0 4 9)、(38 2 8± 0 6 1)逐渐增加至(16 3 92± 3 36 )、(177 36± 10 79) ,E 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由 (37 5 2± 1 14 )、(38 5 9± 4 2 4 )逐渐增加至 (12 1 86± 1 5 0 ,15 3 5 8± 2 5 1) (P <0 0 1,P <0 0 1)。结论 :茶多酚对T2 4及SCaBER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PTEN、E 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具有逆转细胞恶性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 (ILK )、上皮细胞钙黏素 (E ca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方法检测 5 0例前列腺癌及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LK、E cad蛋白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ILK、E 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6.0 % (2 3 /5 0 )、5 0 .0 % (2 5 /5 0 )。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 ,ILK阳性表达率增高而E cad表达降低 ,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10 0 .0 % (16/16)和 6.2 % (1/16)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LK、E cad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ILK高表达或激活可能是E cad低表达或缺失的原因之一 ,联合检测ILK、E cad表达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23.
拓扑自适应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多目标轮廓提取算法.但在MR脑图像的应用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针对该模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约束和边缘吸引力场正则化的多目标轮廓提取算法。算法利用关于目标轮廓的位置信息和区域信息对切片图像的边缘吸引力场进行边缘约束.得到仪包含目标的边缘图.从而减少相邻结构的边缘对曲线收敛的影响。同时,对进行边缘约束之后得到的边缘吸引力场进行正则化处理.扩大轮廓的搜索范围.增强轮廓模型对凹边缘的搜索能力和对断裂边缘正确提取的能力。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在MR脑图像中提取目标轮廓。  相似文献   
24.
对于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新生儿来说,围术期是极特殊的应激阶段。除了心脏畸形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外,患儿还受到心导管、心脏手术、麻醉和体外循环等的干扰影响。心脏术后重建血流动力学、心脏功能重新调整、体液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内源性和外源性儿茶酚胺升高使病情更复杂,需在细致的治疗下度过危险期。新生儿先心病围术期心力衰竭的急救重点是积极生命支持和保持动脉导管开放。其他抢救措施包括保持通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充血容量、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等增加心输出量和改善组织灌注,同时注意纠正低血糖和监控感染。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静脉吸毒者和不洁性交者等高危人群HIV自愿咨询与检测在艾滋病预防与关怀中作用.方法:用金标法和ELISA法免费为高危人群进行HIV初筛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检测前和检测后咨询,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结果:HIV阳性率0.9%(6/653);静脉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24.5%(76/310),乙型肝炎感染率18.4%(57/310);不洁性交者梅毒感染率7.3%(27/372),淋病感染率9.1%(34/372),尖锐湿疣感染率10.5%(39/372),生殖器疱疹感染率12.4%(46/372);对艾滋病一般知识正确率48.2%(315/653),传播途径正确率61.4%(401/653),非传播途径正确率35.4%(231/653),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为49.6%(324/653).结论:自愿咨询检测、低价针具销售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控制毒品滥用、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婚前咨询检查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降低HIV感染的发生率和再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6.
S100蛋白家族是一个钙结合蛋白家族,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及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S100A12属于钙结合蛋白家族的一个较新成员,具有S100蛋白家族的一些共性,又有其独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外S100A12蛋白通过促发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在川崎病、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肺部疾病等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小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4年3月至2003年12月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例,肺动脉瓣狭窄(PS)伴房间隔缺损(A SD)或动脉导管未闭(PDA)者,先行PS瓣膜成形术,再堵塞A SD或PDA;主动脉缩窄(COA)伴PDA者,先行COA血管成形术,4~15个月后再行PDA堵塞术;主动脉瓣狭窄(A S)伴PDA者,先行瓣膜成形术,再行PDA堵塞;室间隔缺损(V SD)伴PDA采用弹簧圈封堵。结果:15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除2例PDA术后即刻有少量紊流,余均无残漏。随访(3.57±2.61)年,跨瓣(或跨缩窄段)压差经超声心动图或导管测压除A S外均正常。围术期机械性溶血、弹簧圈脱落和动脉栓塞各1例。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只要恰当掌握指征,操作规范,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合并A S者,适应证的掌握及球囊大小的选择需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28.
武亮  戚光祖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7):1356-1356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发病率的80%,约50%的NSCLC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或转移,化疗敏感性差,死亡率高,缓解病情和延长生命是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目的.我们对28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泽菲)、国产长春瑞滨(盖诺,NVB)和顺铂(DDP)方案联合化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冻融D3胚胎解冻当天和过夜培养后移植对不孕症女性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院生殖中心收治的496例行胚胎移植患者的病历记录和临床结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接受胚胎移植者移植的胚胎数均≥2个,根据胚胎移植时间分为当天组和过夜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和不同质量胚胎条件下的临床妊娠率。结果:当天组的临床妊娠率为30.19%,过夜组的临床妊娠率为4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天组的优质胚、混合胚和一般质量胚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0.10%、27.55%和34.37%,过夜组的分别为49.41%、46.84%和46.2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融D3胚胎过夜培养后移植有可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