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31.
目的制备P(St-g-NIPAAm)支架,利用其温敏性在其表面种植3T3细胞,为进一步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辐照反应将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接枝在聚苯乙烯(PS)培养皿的膜表面上,制备[P(St-g-NIPAAm)]支架,使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在其表面进行体外培养,并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计算克隆形成率来分析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该支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3T3细胞在其表面成功生长,且具有增殖能力。结论通过辐照反应制备的具有温敏性的P(St-g-NIPAAm)支架,3T3细胞在其表面成功生长,并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32.
角膜小穿孔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总结角膜小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3眼角膜小穿孔分别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修补术和羊膜移植术治疗。结果随访2~23月,术后末次随访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者6眼;12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眼下降。4眼发生暂时性高眼压。8眼行异体角膜修补术者,植片均浑浊;3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角膜植片保持透明;2眼行羊膜移植术者,角膜穿孔愈合,术区局部浑浊。结论累及瞳孔区的角膜小穿孔适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以获得较好视力;≤3 mm偏中心角膜小穿孔适合采用异体角膜修补和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33.
防腐剂对眼表的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眼科用防腐剂的毒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眼科常用防腐剂的种类、防腐剂对眼表损伤的机制、防腐剂对眼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防腐剂的联合应用、含防腐剂与无防腐剂药物的比较、防腐剂对眼表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及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异体巩膜睑板延长或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化学或热烧伤后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方法19例(21眼)化学或热烧伤后瘢痕性睑内翻,17眼行单纯异体巩膜睑板延长术,4眼重度睑球粘连,联合行羊膜移植术。结果随访2—18个月,治愈11眼,好转6眼,无效4眼。复发4眼6—18个月后再次手术矫正。烧伤后不同时间手术效果不同。结论对于化学或热烧伤后瘢痕性睑内翻,异体巩膜睑板延长或联合羊膜移植能较好地矫正脸内翻和松解粘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预防临床常用抗青光眼药物眼表损伤的作用.方法 正常新西兰大白兔60只采用随机对照方式分为5组,每组12只(12眼).A组单纯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B组单纯使用0.5%噻吗洛尔滴眼液,C组单纯使用0.2%溴莫尼定滴眼液,D组联合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及0.5%噻吗洛尔滴眼液,E组则联合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及0.2%溴莫尼定滴眼液.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分别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及印迹细胞学检查,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角膜上皮形态.结果 用药后B组及C组BUT为(11.6±1.9)s和(10.9±3.1)s,较用药前的(18.6 ±3.9)s和(16.5±4.3)s缩短,并且结膜杯状细胞密度较用药前下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及E组的BUT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各组用药前后基础泪液分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用药后Nelson分级标准评为1级;A,D及E组用药后仍为0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B组及C组表现为表面粗糙,细胞失去平整性,卷边、脱落明显增多,细胞间出现裂隙,同时微绒毛密度明显减少.结论 长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可导致兔角膜及结膜结构变化.维生素A棕榈酸酯通过维持泪膜的稳定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能够有效地减轻临床常用抗青光眼药造成的眼表损伤.(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356-358)  相似文献   
36.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全层角膜组织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最早由Melles等报道。该术式对病变角膜进行深达后弹力层的剖切,仅保留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主要针对病变局限在角膜基质层而内皮细胞无明显病变的患者,术后视力可达到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的水平。此外,该手术对角膜植片要求较低,甘油保存植片也能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共焦显微镜下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的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观察型系列病例研究.对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23只眼)ICE患者,行共焦显微镜(NIDEK,Confoscan 3.0)下双眼检查.使用NAVIS软件记录和分析角膜各层组织图像,并使用SPSS 13.0软件对患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及有核细胞比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CE患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呈"风筝样"或"上皮细胞样",细胞形态失去正常的六角形外观,细胞排列紊乱,胞内可见高反光的细胞核,部分细胞内可见双核或细胞分裂象.随病程时间延长,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病程短于1年、1~3年、3~5年及超过5年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687.1±122.6)、(1210.6±168.7)、(947.3±145.2)及(856.8±73.4)个/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51.5±6.3)%、(39.8±9.2)%、(32.7±8.1)%及(24.1±5.6)%.随病程时间延长,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和有核内皮细胞比例逐渐升高.病程短于1年、1~3年、3~5年及超过5年患者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分别为(678.3±56.3)、(928.7±96.2)、(1188.5±72.6)及(1337.5±60.8)μm2;有核细胞比例分别为(12.6±1.4)%、(56.8±3.7)%、(78.7±5.6)%及(84.3±2.8)%(F=7.158,7.736,6.876,14.452;均P=0.000).患眼基质细胞形态无异常,但是随病程延长,基质神经纤维逐渐增粗并明显扭曲.患眼上皮细胞的形态无异常.对侧眼角膜的各层形态结构无明显异常.结论 共焦显微镜下ICE患眼的角膜内皮细胞表现有一定特点,共焦显微镜对于判断ICE的病程进展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应用活体角膜共焦显微镜(CM)观察角膜缘干细胞(LSC)龛环境与角膜缘基底细胞群活力和数量在正常人群中的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观察对象为2007年3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选取的社区正常人志愿者120名,并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单眼的眼别,入选标准为无手术、外伤、感染及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透明,眼底镜检查无异常.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组,A组为0~岁,B组为20~岁,C组为40~岁,D组为60~79岁,每组30例.使用CM观察研究对象的角膜缘,记录图像并分析各组Vogt栅栏存在情况、计量角膜缘基底细胞大小,对LSC龛环境质量和细胞增殖活力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角膜缘组织结构具有不同形态特点.A组29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96.7%;1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3.3%.B组29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96.7%;1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3.3%.C组21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70.0%;5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16.7%;4只眼存在萎缩的Vgot栅栏,占13.3%.D组10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33.3%;17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56.7%;3只眼存在萎缩的Vgot栅栏,占10.0%.A组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平均大小为(9.7±1.0)μm,B组为(10.7±1.5)μm,C组为(10.6±1.2)μm,D组为(12.2±1.4)μm.结论 在正常人群中,角膜缘LSC龛环境存在不同特点;同时,角膜缘基底细胞活力和数量也存在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的对合及愈合情况.方法 使用SL.OCT对16例16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和10例10眼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LEK)后进行扫描检查,记录扫描图像并使用仪器自带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PKP术后,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者9例,对合欠佳者7例,其中4例发生虹膜前粘连.DLEK术后,9眼植片与植床贴合良好,其中4例植片边缘略突出于植床外,1例植片边缘向内卷曲.对侧正常眼角膜厚度与PKP和DLEK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6.379,P=0.000);对侧正常眼中央前房深度与PKP和DLEK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OCT对于判断术后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以及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结膜乳头切除加丝裂霉素C治疗春季角结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铺路石样乳头切除加术中应用MMC治疗春季角结膜炎(VK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0例(20眼)上睑结膜有铺路石样乳头的VKC,行乳头切除加术中应用0.4mg/mL MMC 2分钟.观察术后患者的主觉症状和体征变化.随访2~12月.结果 所有患者的主觉症状和体征均显著改善,4眼上睑结膜面见细小散在乳头复发.未见MMC应用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有铺路石样乳头的VKC,行乳头切除加术中应用0.4mg/mL MMC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