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32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4篇
  10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通过调查居民对社区健康医疗服务的需求,建立一个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人群为重点的社区健康俱乐部。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于"健康俱乐部"提供的全面细致的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大。结论社区健康俱乐部的前景广阔,实施的可行性大。  相似文献   
922.
目的 探讨CD68+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LAM)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首诊为DLBCL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于同一医院收治的首诊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CD68+ LAM表达数目,并对不同临床特征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与有、无B症状者及疾病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 对不同年龄、不同Ann Arbor分期与有、无脊髓侵犯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46,3.798,2.214;P=0.024,0.009,0.043);不同性别、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有、无B症状与有、无巨大肿块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DLBCL患者的CD68+LAM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2,P<0.05);各IPI分级DLBCL患者的CD68+ LAM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60例DLBCL患者中,CD68-LAM高密度表达者为13例(21.7%),低密度表达者为47例(78.3%);CD68+ LAM高密度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为76.9%(10/13),低密度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为93.6%(44/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152,P<0.05).CD68+ LAM高密度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1个月,低密度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1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8+ LAM在不同恶性程度和不同  相似文献   
923.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奥氮平诱导性肥胖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调节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在普通饲料喂养基础上模型组给予奥氮平1.2mg/kg灌胃,观察组给予奥氮平1.2mg/kg、盐酸二甲双胍0.75g/d联合辛伐他汀10mg/d灌胃,4周后建立模型,检测3组空腹血糖、血脂生化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模型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与观察组(P〈O.01);观察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具有降低奥氮平诱导性肥胖大鼠空腹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4.
目的评价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6例DCM者按是否伴有Ⅺ而分为时组(A组)和非Af组(B组)。分别测量两组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并计算出Pd。同时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房内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6例中A组48例(30.7%),其中阵发性Af19例(39.5%);持续性Af29例(60.4%);48侧中无症状性Af7例(14.5%)。A组与B组Pmax、Pd及左房内径值均明显增加(P〈0.01);A组与B组比较,Pmax〉140ms,Pd〉40ms,左房内径〉42mm,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DCM伴Af者中无症状性Af是比较常见的;Pmax〉140ms,Pd〉40ms和左房内径〉42mm,这三项指标对预防Af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5.
目的 探讨结防机构与医院之间合作的机制,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方法 在干预评价医院进行基线调查,规范医院内部登记、报告、转诊工作,CDC开展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工作,比较试点前后的病人发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试点地区医院保健科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由试点前的34.2%上升到试点后的91.8%,报告率由46.5%上升到91.8%;干预评价医院肺结核病人的转诊率由试点前的14.9%上升到试点后的82.3%,转诊和追踪总体到位率由25.7%增加到60.0%,报告-到位于结防机构的时间由43.96 d缩短为6.11d;试点地区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明显提高,新发涂阳病人登记率由试点前的18.67/10万提高到试点后32.91/10万.结论 试点地区的干预评价医院在肺结核病人登记率、报告率、转诊率均有明显提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92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6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服糖后2 h 血糖及 BNP 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2例中,糖尿病102例(16.9%),糖耐量异常126例(20.9%),血糖正常374例(62.2%)。②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增加,血清 BNP 水平明显增加[糖代谢正常组:(467.1±122.9)ng/L 比糖耐量异常组:(512.7±132.2)ng/L 比糖尿病组:(543.0±153.3)ng/L,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糖代谢正常组:0.63±0.09比糖耐量异常组:0.53±0.16比糖尿病组:0.46±0.11,P<0.05)及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糖代谢正常组:2.87±0.75比糖耐量异常组:2.11±0.63比糖尿病组:1.86±0.55,P<0.05)明显降低。③相关分析显示LVEF 与 BNP 呈负相关(r=-0.867,P<0.01)。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  相似文献   
927.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肿瘤发生和演进过程中的危重阶段。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目标。中医理论认为“气滞血瘀”是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瘀证”为肿瘤常见的基本证型,与肿瘤患者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也有密切的关系。许多活血化瘀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可有效控制肿瘤瘤体的生长、肿瘤细胞转移着床;可选择性地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减少癌转移,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28.
目的探讨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对腹部脏器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32例,所有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36.1分(35.2±2.94),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治疗。腹部损伤应用填塞止血、简单修补、结肠造瘘等方法处理,病情稳定后再二期行骨折确定性内固定、腹部脏器确定性修复重建手术。统计分析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32例患者中死亡5例(15.62%),抢救成功率84.38%,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18.75%)。24例行二期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有2例发生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行腹部脏器损伤二期重建手术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严重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病情危急、处理复杂,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多科协作救治,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29.
目的探讨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优缺点及疗效观察。方法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部分联合K-L入路)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2例。结果术后8~14个月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欠佳1例。结论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具有解剖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30.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地农村集中式供水隐孢子虫污染与儿童感染现状,探讨可能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调查地区集中式供水设施进行卫生学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检测24份水源水和出厂水中隐孢子虫卵囊含量。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供水地区1 651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情况等,采集儿童粪便,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水源水及出厂水水样中均未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儿童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阳性率为1.09%,感染率幼儿园儿童大于小学生(1~3年级),儿童感染者多无自觉症状,未发现与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地农村儿童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需要进一步对可能的感染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