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较高阳离子含量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体系pH及链转移剂对聚合反应产物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的特性黏度可以达到36 dL/g,溶解性能良好,阳离子度高,絮凝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2.
以PAAS为模板AM与DMC的模板共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模板,进行了丙烯酰胺(AM)与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其聚合动力学,并对模板共聚物的序列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对其进行了絮凝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符合模板聚合Ⅰ型机理,聚合反应速率分别与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1.63和1.64次方成正比,此种共聚物与无模板参与聚合的普通共聚物相比具有更长的DMC序列长度,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沉降速率优于普通共聚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樟脑软膏中樟脑和氯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5mL/min,检测波长为289nm,柱温为25℃。结果樟脑和氯霉素质量浓度分别在0.75—3.75g/L(r=0.9999)和0.3—1.5g/L(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4%(RSD=0.57%)和97.13%(RSD=0.76%)。结论RP—HPLC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樟脑软膏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4.
诺氟沙星乳膏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诺氟沙星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诺氟沙星、硬脂酸、甘油等为组方,制备O/W型乳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为白色乳膏,各项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诺氟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5—12.0μg/m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0.39%,n=6)。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75.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的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压氏达)5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d治疗,6周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治愈率及高血压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愈率,血压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压改变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差异不大,但由于其是国产钙离子的拮抗剂,所以价格低廉,更适合目前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估老年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系统化心理干预措施,观察心理干预对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30例晚期肿瘤病人进行干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干预前后病人生活质量。[结果]病人对疾病认知、症状控制、心理调适、社会支持、死亡教育、家属哀伤辅导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并能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信念,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干预前后躯体角色、机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以及SF-36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癌症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病人更好地适应疾病过程,缓解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乙型肝炎疫苗序贯免疫的免疫效果。方法随即选取107名新生儿分为3组,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分别接种10μg CHO乙肝疫苗、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以及两种疫苗替代接种,全程免疫1 a后对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接种10μg CHO乙肝疫苗、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以及两种疫苗序贯免疫,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94.29%、85.71%、81.08%,平均86.92%;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117、116、106 mIU/ml。不同种类疫苗接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μg CHO乙肝疫苗和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可以互相替代接种,Anti-HBs阳性率达到81.08%。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0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3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特级护理,A组患者采取血液吸附净化血液,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净化血液, C组仅采取血液透析净化血液,血液净化治疗1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A、B组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程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及微炎性反应程度均较A、B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吸附和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影响较血液透析低。  相似文献   
79.
80.
在Ⅱ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是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之一,其年发生率为5%~10%,连续用药5 a后,发生率可达40%~50%,磺脲类药物是Ⅱ型糖尿病人经常服用的药物之一.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后引起的高血糖造成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后果是严重的.为了控制这部分患者的血糖,我们采用诺和灵30 R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降低了血糖,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