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冷循环微波聚能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冷循环微波聚能刀(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225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微波组109例,在CT、B超或腹腔镜引导下行MCT治疗;开腹组116例,全麻下行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微波组手术时间平均(35.5±6.7)min,开腹组平均(122.7±10.6)min;微波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0.6)ml,开腹组平均(358.3±40.1)m1,最多达1800ml;微波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4±0.45)d,开腹组平均(11.2±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生存率分别为82.57%和83.62%,复发率分别为22.33%和21.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肝切除术比较,MCT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手术创伤与出血,全身反应轻微,术后恢复快,并能取得和开腹手术同样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1所中等医院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和1所县级医院的内、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实际应用营养支持率,为住院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中等医院6个科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其中呼吸内科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为31%,其次为神经内科29%,以后依次为肾内科27%、胸外科23%、消化内科22%、普通外科18%,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24%进行了营养支持,无营养风险患者中9%进行了营养支持.小医院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其中内科29%、外科7%,有营养风险患者使用营养支持占24%,无营养风险患者中4%进行了营养支持.结论 石家庄市中小医院住院患者存在一定数量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存在不合理性,今后在中小医院进一步推广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带血管蒂胃瓣修复肝外胆管瘘口治疗Mirizzi综合征Ⅱ、Ⅲ型的具体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Ⅱ、Ⅲ型的患者15例,所有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功能正常,胆管壁血运好,采用带血管蒂胃瓣与从新修整的瘘口周围胆管壁缝合修补胆道以重建胆管壁的完整性,T管支撑胆总管,支撑管放置6~10个月。结果术后拔除胆道内支撑管后经0.5~4年随访,效果均满意,无胆管炎、胆道狭窄、胆道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胃窦部胃壁在解剖结构上与肝外胆道在同一平面,带血管蒂的胃瓣血运好、切取并且带蒂转移修复肝外胆管瘘口方便,胃壁与胆管壁组织层次结构相似,可供取材的胃瓣大小充足,是修复胆管较大缺损的良好自体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对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随机分为合并胆囊结石组(n=13)和未合并胆囊结石组(n=19)。该术式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利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有胆囊结石者取出结石后手术步骤同前。结果32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9.3个月。2组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5.4%(2/13)、10.5%(2/19);再发结石率分别为7.7%(1/13)、15.8%(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胆囊急性炎症的单纯胆囊结石取石后行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满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调查1所中等医院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和1所县级医院的内、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实际应用营养支持率,为住院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结果中等医院6个科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其中呼吸内科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为31%,其次为神经内科29%,以后依次为’肾内科27%、胸外科23%、消化内科22%、普通外科18%,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24%进行了营养支持,无营养风险患者中9%进行了营养支持。小医院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其中内科29%、外科7%,有营养风险患者使用营养支持占24%,无营养风险患者中4%进行了营养支持。结论石家庄市中小医院住院患者存在一定数量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存在不合理性,今后在中小医院进一步推广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