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氧疗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氧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氧疗能显著改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气指标,利于提升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及外科住院的17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毛细支气管炎组85例(轻度毛支组40例、重度毛支组45例);普通肺炎组44例及对照组47例。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和骨膜蛋白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及普通肺炎组、对照组四组血清骨膜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8053,P<0.0001);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较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高(χ2=8.31,P<0.05)。轻度毛细支气管炎组、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四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8710,P =0.2757);四组间血清Ig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1088,P=0.7750)。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骨膜蛋白是毛细支气管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 对照组30例, 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30例,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 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护理, 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 护理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有93.33%的患者表示满意, 高于对照组的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 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 PCMC)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结合在急诊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急诊科接收的71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3),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观察组采取PCMC结合PBL带教。观察两组综合能力评分及教学质量,并记录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带教前两组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能力、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教后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提升效果优于对照组[(92.30±4.37)vs. (83.75±3.98);(90.24±5.31)vs.(85.35±4.57);(91.33±5.28)vs.(86.49±4.42),P<0.05];带教后两组基本工作掌握情况、工作态度、应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满意度及患者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MC结合PBL用于急诊科实习生带教中,不仅能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理论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及操作实践能力,还能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其临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生姜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的丙酮溶解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生姜水部位的丙酮溶解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2R,4R)-1-甲基-1,2-二羟基-4-(2-羟基异丙基)-环己烷(1)、脱氢松香酸(2)、staphylionoside D(3)、12α-hydroxyabieta-7,13-abietadien-18-oic acid(4)、sachaloside VII(5)、1-(羟甲基)-5,5-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4-醇(6)、(E)-1,6,7-三羟基-3,7-二甲基-2-辛烯(7)、(2E,6E)-8-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2,6-octadienoic acid(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姜萜A,化合物2~5首次从生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颅内高压症是由多种颅内、颅外疾病引起的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并超出颅内压调节代偿范围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其三联征。若病理性、持续性的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如脑疝形成,病死率极高。我科在西医常规治疗颅内高压症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联合龙胆泻肝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唐山市区重点高中生焦虑症发生现况,分析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唐山市区4所重点高中的1338名高中生,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试,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338名高中生焦虑检出率为17.9%,其中处于经常口角争执的家庭、家长粗暴的教育,女生及高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检出率偏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3.17,25.31,9.50,12.46;P0.001);②SAS测评得分以处于经常口角争执的家庭、家长粗暴的教育及高三年级学生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8,18.97,7.49;P=0.001);③性别、家庭氛围和受教育方式是重点高中学生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OR=0.62,0.60,0.68;P0.05)。结论高中生是焦虑症的高危人群,高中女生较男生更易出现焦虑症状,高年级焦虑症检出率高于低年级,家庭成员间关系冷漠,教育方式粗暴会明显导致焦虑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69例,在保肝、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分别于治疗4w、12w、24w、48w时检测其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HBV-DNA,观察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48w后,69例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4w时69例患者均出现HBV-DNA不同程度下降,11.6%(8/69)出现HBV-DNA阴转,12w时有72.5%(50/69)出现HBV-DNA阴转,24w时有94.2%(65/69)阴转,48w时97.1%(67/69)阴转。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短期内改善临床症状,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目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首选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