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制备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全抗原,建立豚鼠过敏反应模型,采用PCA和ELISA方法测定致敏豚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结果:鱼腥草素组和新鱼腥草素组致敏豚鼠经激发后,两致敏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90%,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0%和50%,死亡率分别为20%和40%,致死豚鼠的肝肺组织病理均呈现典型的过敏性休克变化特征;致敏豚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均在第23天达到高峰,两组抗体效价与过敏反应分级均呈显著性相关(P〈0.01),IgE和IgG抗体效价之间无相关性(P〉0.05);ELISA和PCA所测特异性IgG效价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被动致敏肥大细胞经抗原攻击后,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两组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经抗原攻击后,肠管收缩明显增强,并能被苯海拉明所阻断。结论: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发生与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的过敏原性有关,其发生机制与特异性IgG、IgE抗体产生、肥大细胞等释放过敏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