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69篇
预防医学   28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93篇
  4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68)、氨氯地平组(n=68)和联合组(n=68),缬沙坦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组患者口服氨氯地平,联合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连续服用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收缩压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h P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与其他两组比较,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显著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显著改善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效果较单一用药显著。  相似文献   
42.
正孕期保健是通过采取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现代技术手段对孕产期女性开展的早期预防及治疗的相关措施,目的是为孕期女性提供科学的健康卫生指导,促进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有利于围生期的心理健康[1]。笔者选取100例孕妇观察其接受中医保健后对孕期心理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建卡并行产前保健的200例孕妇。所有孕妇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治疗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68例患下肢DVT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手术前、中、后均未使用抗凝剂和止血药并采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裸关节运动。对两组患者术前、后腿周经差、腘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以及血浆生化指标检测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大腿和小腿的周经差、腘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腿周经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实验组显著的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内径和血液流速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PAI-1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PA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D-D上调、Fbg下调(P0.05)增。结论踝关节运动可能通过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强纤咨溶活性,从而能预防下肢手术后DVT。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药物治疗效果及用药注意事项.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阿托品药物和盐酸戊乙奎醚药物治疗,对效果分析,最后总结用药注意事项.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现象分析,实践证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少于甲组,数据对比后差异突出,对甲组和乙组的中毒后不良现象的消失时间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肺啰音、胸闷、腹痛、瞳孔缩小消失时间明显少于甲组.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其效果由于阿托品药物,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本地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CO)检出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Βio-Merieux公司的ATΒ半自动鉴定仪鉴定细菌,K-Β单向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809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347株,占42.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均较高,对第1~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单酰胺类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产ESBLs菌株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珠。结论尿路感染ECO呈多重耐药,加强对ESΒLs菌株监测,有效地预防控制耐药菌株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46.
国内在实施按病种付费时存在一些问题或困难,本文从病种的选择标准、定价标准、实施阶段及监督措施四个方面设计了单病种支付方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7.
知识服务是知识社会网络化环境下的产物,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为宗旨,提供有针对性、全面、延续性的服务过程。提出构建自助服务、专职顾问服务及个性化服务的护理知识服务模式,并以此为基础从健康教育向知识服务迈进。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7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象变化。方法 对74例经骨髓象检查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中40例(54.05%)有消化道症状,38例(51.35%)三系血细胞均减少,12例(16.22%)有神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进行鉴别。结论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血细胞异常的患者,应积极动员患者尽早做骨髓穿刺检查,注意寻找多分叶核的粒细胞及巨型杆状核细胞的存在,及时明确诊断,注重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膳食结构调整,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密切接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隐性感染的发生情况 ,及其与工作强度和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 112 7名医务人员和 92名对照者的血清进行冠状病毒抗体 (IgG、Ig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并调查抗体阳性者周围密切接触者 313名的临床表现。结果  112 7名SARS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 :男2 87名 ,女 84 0名 ;年龄 2 1~ 5 5岁 ,平均年龄 (34± 9)岁。对照组和医务人员上岗前所测冠状病毒抗体均为阴性 ,上岗后冠状病毒抗体阳性者共 2 9名 ,阳性率 2 5 7% (2 9/ 112 7)。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与工种和病区的关系结果提示 :抗体阳性的护士 2 1名 ,抗体阳性率占护士上岗人数的 3 4 6 % (2 1/ 6 0 7) ;医师、医技人员 6名 ,阳性率占其上岗人数的 1 4 1% (6 / 4 2 6 ) ;督导 2名 ,阳性率占其上岗人数的 2 86 %(2 / 70 )。ICU病区的 130名工作人员中抗体阳性者 10名 ,阳性率为 7 6 9% (10 / 130 ) ,占 2 9名抗体阳性者的 34 5 % (10 / 2 9) ;其他病区人员 19名 ,占 6 5 5 % (19/ 2 9)。 2 9名抗体阳性医务人员的周围密切接触者 313名 ,无一名发病或有临床症状。结论 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有隐性感染的发生 ,隐性感染者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超早产儿脐动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脐动脉置管及维护中的风险因素,制订并实施超早产儿脐动脉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加强理论和操作培训,并进行置管前、中、后干预。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脐动脉置管成功率提高(P0.01),脐动脉置管中脐部渗血、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对超早产儿脐动脉置管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置管及维护中的各类风险因素,提高脐动脉置管成功率,为患儿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