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微小RNAs(miRNAs)是生物体中内源性的调控因子,它通过抑制相应mRNAs的翻译或降解特异mRNAs来调节特异基因的表达。新近研究发现miRNAs能调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心肌肥厚、心脏纤维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参与了心肌的机械重构和电重构过程。随着对它的深入研究,发现人和动物心脏受损时血浆中某些miRNAs特异升高。以上发现使miRNAs有可能成为诊断心肌重构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重点阐述miRNAs在心肌机械重构和电重构中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ECT/CT 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观察组)的SPECT/CT MPI结果,并将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参数与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例心肌缺血患者均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共计70段,其中多壁段缺血的患者占83.3%(30/36)。(2)70个缺血壁段中,心尖部缺血占25.7%(18/70),前壁缺血占31.4%(22/70),下壁缺血占27.1%(19/70),侧壁缺血占12.9%(9/70),间壁缺血占2.9%(2/70)。缺血评分为1分、2分、3分者分别占85.7%(60/70)、11.4%(8/70)和2.9%(2/70)。(3)两组的左心功能参数:负荷LVEF、静息LVEF、负荷EDV、静息EDV、SSS和SDS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SPECT/CT MPI特点是以多壁段受累为主的、可发生在任何壁段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缺血程度较轻,且可能同时伴有左心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DB02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进行DB02的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6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雌雄各半,尾静脉注射DB02增溶溶液1.004mg/kg·bw,分别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HPLC-MS/MS测定各时间点大鼠血药浓度,应用DAS2.0计算药代参数。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在4.60~93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4.60ng/mL(S/N≥10),对13.6,123,923ng/mL 3个浓度的DB02大鼠血浆质控样品进行回收率、精密度与准确度考察,各浓度回收率均在90%以上,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为93.34%~102.51%,符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大鼠尾静脉注射DB02后药代参数如下:C max=(513±69)μg/L;t 1/2=(33.4±5.3)min;AUC (0-t)=(8.15±0.06)mg/L*min。结论实验所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能够满足DB02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要求。按照1.004mg/kg单剂量单次静脉给药后,DB02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一房室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颅脑CT、MRI表现。急性期(发病<1周)11例,亚急性期(发病12周)6例,慢性期(发病>2周)4例。4例位于上矢状窦,6例位于上矢状窦并直窦、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3例位于上矢状窦并横窦乙状窦,4例位于横窦并乙状窦血栓,2例位于下矢状窦,1例位于海绵窦,1例位于大脑上静脉并吻合静脉。结果 CT平扫18例,9例出现上矢状窦或窦汇高密度三角征,4例伴随横窦、乙状窦半月形高密度征,12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增强CT静脉造影(CTV)18例,全部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即静脉窦内充盈缺损。MRI检查15例,9例于T2WI和FLAIR序列上出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被混杂信号影所代替,7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并血管源性水肿;15例MRV显示静脉窦血栓12例,表现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狭窄或充盈缺损区。结论 CT与MRI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方法,CT静脉造影(CTV)、MR静脉造影(MRV),多能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使该病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但是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5.
李婷  王艳  徐玲  朱燕  刘海  张培培 《护理研究》2023,(10):1844-1847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在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拟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信息化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度为(38.12±3.62)分,对照组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度为(24.56±6.63)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为(95.12±3.66)分,对照组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为(85.44±6.63)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将基于信息化的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应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病人,可提高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和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药物阿司匹林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阿司匹林的药效且减少其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从而为阿司匹林新剂型的研发提供方向。方法通过分析与归纳文献内容等方法对阿司匹林不同剂型的研究意义、方法及结果等进行了论述。结果提出了当前的肠溶剂、缓释或控释剂、复方制剂、泡腾片等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明了阿司匹林剂型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结论缓释控释剂型将是阿司匹林剂型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辅料,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药效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提高阿司匹林的药效且减少其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从而为阿司匹林新剂型的研发提供方向。 方法 通过分析与归纳文献内容等方法对阿司匹林不同剂型的研究意义、方法及结果等进行了论述。结果 提出了当前的肠溶剂、缓释或控释剂、复方制剂、泡腾片等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明了阿司匹林剂型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结论 缓释控释剂型将是阿司匹林剂型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辅料,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药效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181(miR-181)家族成员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小分子,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其能够参与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多种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及组织的增殖、分化及凋亡。本文主要针对miR-181的作用机制及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现况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眼科疾病及治疗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生长激素胰肽图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采用RP-HPLC法检测国内外重组人生长激素经胰蛋白酶裂解的肽片段,并与天然人生长激素对比,肽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与其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具有同一性,国内各批产品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具有一致性。HPLC胰肽图谱分析为基因工程多肽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双抗夹心式ELISA法,测定重组人生长激素及其制剂中宿主蛋白杂质的含量。采用大肠杆菌肽为标准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以四甲基联苯胺为底物。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39~25ng/ml;平均回收率为102.6%;最低检出限量为0.39ng/ml。本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