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8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耳鼻咽喉   311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235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195篇
内科学   468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281篇
特种医学   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350篇
综合类   2228篇
预防医学   961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880篇
  8篇
中国医学   754篇
肿瘤学   23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91.
停跳或不停跳心脏手术对血清 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清S-100B蛋白表达及其与停跳或不停跳心肺转流方式和时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3例,测转流前、转流10min、转流末、转流后24h的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血清S-100B蛋白质量浓度在体外循环前后动态变化:转流前(M)为0.27μg/L,转流10min后升至0.57μg/L(P<0.01),转流末达峰值1.80μg/L(P<0.01),转流后24h降为0.22μg/L(P>0.05)。转流末的血清S-100B蛋白质量浓度与转流时间呈正相关(r=0.488,P<0.05)。②停跳组(n=6)转流前、转流10min、转流末、转流后24h平均血清S-100B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0.17±0.09)μg/L、(0.48±0.13)μg/L、(1.65±0.52)μg/L和(0.19±0.04)μg/L,不停跳组(n=6)分别为(0.26±0.14)μg/L、(0.71±0.41)μg/L、(1.59±0.84)μg/L和(0.23±0.11)μg/L,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血清S-100B蛋白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心肺转流时间呈正相关,但与停跳或不停跳转流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92.
老年急症是指老年人突然发出的疾病和意外损伤,也包括一些慢性病的骤然转剧。某些急症来势凶猛,变化迅速,在短时间内即可致命,应及早采取措施,延缓或中止病程进展,并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下面介绍老年人的几种常见急病及抢救措施。一、晕厥这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的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代谢障碍,使大脑皮层处  相似文献   
93.
本实验用HRP注射于大白鼠的一侧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后,在脊髓腰骶段的不同平面可观察到支配该两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出现标记并具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支配球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_5~S_1的背内侧群,而支配坐骨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背外侧群和腹侧群。本文认为大白鼠腰骶段前角背内侧群和背外侧群同腹外侧群细胞一样,同属于Onuf's核的同源神经细胞。本文还观察了大白鼠腰骶段脊髓前柱细胞的配布。  相似文献   
94.
长骨多发性骨化性纤维瘤一例报告张华俦黄建发黄公怡患者男,57岁。因外伤摄右髋部及右小腿正侧位片偶然发现右股骨颈及右胫骨中下段骨结构异常,于1995年6月14日收治入院。查体示右髋部及右小腿无红肿,无静脉怒张,触之局部皮温不高,局部有轻压痛,右髋关节及...  相似文献   
95.
硬膜下间隙阻滞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硬膜下间隙阻滞9例的初步体会如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4~78岁,腹部手术7例,下肢手术2例。硬膜外穿刺证实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后,以硬膜外导管测量穿刺针从皮肤至黄韧带内面的距离,然后接水柱管,将穿刺针缓慢向前推进至硬膜,再用硬膜外导管测量硬膜外腔的宽度,一般在T_9~T_(12)为3~5mm,在L_1~L_3为5~6mm。接着刺破硬膜进入硬膜下间隙,其标志是再次出现负压,硬膜的厚度在T_9~T_(12)为1mm,在L_1~L_3为0.66~0.33mm。水柱管内的水柱波动随病人呼吸明显增强,此时轻轻回吸,确  相似文献   
96.
应用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40例。其中心功能Ⅳ级14例,显效4例(10%),有效10例(25%),心功能Ⅲ级26例,有效26例(65%),总有效率100%。结果提示,米力农是一种有效的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线上教学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八年制学生本科阶段皮肤科学习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应用线上教学及2016至2019年应用线下教学的八年制学生在皮肤科理论授课和见习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学习后进行笔试考试,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线上教学八年制学生总数53人,问卷回收率75.5%(80/106);线下教学八年制学生总数166人,问卷回收率99.1%(329/332)。在理论授课和见习之后,线上教学的考试成绩好于线下教学(P<0.001);线上教学的学生对于荨麻疹诊断能力的自我评价低于线下教学(P=0.008);线上教学的学生对于皮肤科在医院中的重要程度评价(P<0.001)和对皮肤科的兴趣(P=0.002)高于线下教学;其他如对皮炎湿疹、痤疮诊断能力的自我评价、以皮肤科为职业的意愿度及皮肤科的难易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24/40)的学生提交了开放建议,其中最多的建议是希望增加线下见习[22.5%(9/40)]。结论 皮肤科线上教学形式的理论授课和见习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可能优于线下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某些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治信心可能略低于线下教学。线上与线下结合可能在未来皮肤科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大优势,线上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亟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实习并轨模式下临床实习生对科室和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调查,探求如何进一步推进临床实习工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自行设计量表,量表内容包括: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实习安排合理性、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学活动开展质量、出科考核情况、带教教师医德医风示范性、教师带教态度及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情况、教师指导医疗操作情况、教师病历修改情况等。对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某医院临床专业实习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法,多组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230份,收回1 195份,有效回收率97.15%。该医院临床实习生总体满意度为(9.62±0.39)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医德医风示范性的评价最高[(9.75±0.78)分],对各科室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的评价最低[(9.52±1.15)分],各项评价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0,P<0.001)。结论 各教研室、各科室在医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实习并轨模式下,按要求完成各项带教任务,但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9.
程军涛  张华  杨书强 《医学信息》2008,21(2):109-11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5例心脏手术后发生迟发性心包填塞的病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例死亡,13例治愈。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3.3%(2/15)和0.95%(15/1579)。结论心脏手术1周以后病人出现低心排和充血性心衰表现时,应当高度怀疑迟发性心包填塞的存在,尤其是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和内科治疗低心排和心衰不见改善时,应立即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对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迟发性心包填塞诊断成立,则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气传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变应原分布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气传变应原测试.结果 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6.4%(81例),以藜属花粉最高70.2%(59例),蒿属植物次之42.9%(3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7.4%(23例),榆树25.0%(21例),槭树17.8%(15例),柳树11.9%(10例),豚草(巨大豚草、普通豚草)11.9%(10例),粉螨10.7%(9例),尘螨9.5%(8例),交链孢霉8.3%(7例),特异青霉7.1%(6例),白色念珠菌4.8%(4例)等.81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42例(51.9%)患儿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蒿属最明显,强阳性占蒿属过敏病人的50.0%,藜属次之,强阳性占藜属过敏病人的40.7%.结论 藜属和蒿属为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类变应性鼻炎患儿可采取有效的避、忌、替、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