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清热灵颗粒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热灵颗粒能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升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染菌致小鼠死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清热灵颗粒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2.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兴的脊椎模式动物,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包括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斑马鱼与人类基因高度同源,具有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个体透明等特点,基于斑马鱼构建的疾病模型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运用斑马鱼构建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为斑马鱼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脂清冲剂对实验性高脂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同时口服脂清冲剂浸膏20、10、5g/kg,连续2个月,另设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测定血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PGF1a)以及血栓素(TXB2)等的含量。结果:脂清冲剂使饮食性高脂模型大鼠血中NO含量略有升高,但明显降低ET水平,使TXB2的含量稍有下降,但明显升高6-keto-PGF1a的含量,从而使两者比值显著下降至趋于正常。结论:脂清冲剂明显改善高脂大鼠血中NO/ET和TXB2/6-keto-PGF1a的平衡,从而使高脂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恢复,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基因治疗是一种用正常基因取代缺陷基因的治疗,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成功进行了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以来,迄今已完成了数千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目前大部分的试验仍采用转染率较高的病毒载体,其缺点在于潜在的致癌性、自身免疫原性和(或)造成细胞病理改变等。近年来非病毒基因治疗载体倍受关注,和病毒载体相比,非病毒载体具有低毒、低免疫反应、外源基因整合机率低、无基因插入片段大小限制,以及使用简单、制备方便、便于保存和检验等优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酊口服加外用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以及尿酸钠致关节痛大鼠模型探讨云南白药酊的抗炎作用。结果:云南白药酊口服加外用能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足的原发肿胀以及对侧足的继发肿胀,降低前足红肿计分;云南白药酊口服或口服加外用给药能明显抑制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肿胀,并明显降低该模型大鼠步态计分。结论:云南白药酊对佐剂性关节炎以及尿酸钠所致关节炎症均有拮抗作用,口服加外用显示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动物的影响。方法:建立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针刺穴位对实验动物行为学测试结果。结果:针刺组电击时间、电击次数和逃避潜伏时间几方面的行为学测试结果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绿原酸在主动全身过敏(ACA)以及被动皮肤过敏(PCA)试验中对豚鼠的致敏性。方法:以0.5%、2.0%的绿原酸溶液为供试液,隔日1次,连续3次给豚鼠腹腔注射致敏,于首次注射后14天和21天,静脉注射攻击,观察过敏症状并进行评级;另以0.5%、1.0%和2.0%的绿原酸溶液为供试液,隔日1次,连续5次给豚鼠腹腔注射致敏,末次注射后第10天分离血清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2、1:8、1:32三种稀释度,给正常豚鼠背部皮内注射,24小时后静脉注射掺入伊文思蓝的绿原酸供试液,30分钟后测量注射部位皮肤内层蓝斑直径。结果:2.0%绿原酸供试液组豚鼠静脉攻击后出现轻微颤抖、呼吸急促、竖毛等现象,个别有抓鼻和咳嗽,与未致敏豚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绿原酸后的表现相似,而0.5%绿原酸组出现症状及程度均明显较轻,表明该现象可能是绿原酸静脉给药直接药理作用所致,非绿原酸所致的过敏反应;此外,0.5%、1.0%和2.0%的绿原酸溶液致敏豚鼠后的抗血清均不使正常豚鼠产生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论:绿原酸ASA以及PCA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8.
药用注射辅料聚山梨酯80诱发类过敏反应的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聚山梨酯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 H3细胞脱颗粒现象,探讨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聚山梨酯80与RBL-2 H3细胞共同孵育60 min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的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与Annexin V结合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上清液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百分率,并通过阿利新蓝染色试验进行定性观察。结果: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可诱导细胞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形态学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脱颗粒率及组胺释放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聚山梨酯80单次、首次给药即可诱导RBL-2 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诱发类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其临床首次用药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香附系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近年来,在浙江等地发现一伪品,经鉴定为莎草科植物粗根茎莎草Cgperus stoloniferus Retz.的干燥根茎。本文就药材性状,组织特征、理化鉴别等方面进行研究报道。以澄清药材混乱品种,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非免疫性刺激物C48/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正交试验,优化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建立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孵育时间下,C48/80与不同浓度的RBL-2H3细胞共孵育,通过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确定建立非免疫型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最优实验条件,并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不同孵育时间下的RBL-2H3细胞均可受C48/80诱导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但不同条件下的脱颗粒程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当RBL-2H3细胞浓度为2×105 mL、孵育时间60 min时,细胞的感受性较好,其脱颗粒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