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采用健脾中药方剂辅助胃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于我院住院营养不良的患者115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中药辅助组共53例,给予中药方剂,每天1剂,连续服用10 d,并同时按热量25~30 kcal.kg-1.d-1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喂养,另一组为对照组按热量25~30 kcal.kg-1.d-1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喂养,对于卧床患者采用作者研究方法测量体质量,采用文献报道方法测量身高,然后计算BMI,采用电子握力计测量患者最大握力3次,取平均值,其余治疗相同。比较2组治疗5 d前后患者握力、治疗7 d前后血清前白蛋白量、达到正常膳食所需时间、改为插管喂养的患者数。结果:治疗后2组握力和前白蛋白皆有明显提高,但中药辅助组握力和前白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中药辅助组改为插管喂养和达到正常膳食的人数均优于对照组,而且达到正常膳食时间快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健脾益气消食的中药辅以胃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长期食欲不振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快恢复正常膳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的体质量测量方法。方法:先将50例患者同一体重计称量,并记录体质量结果,然后同一人用皮尺测量患者足前掌宽,根据文献报道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患者的体质量,将称量体质量和计算值进行比较。再选择四肢健全的危重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按传统方法放患者于轮椅中固定称重后移患者回病床,称量轮椅重量,前后两次称量差为患者体质量(减量称组),另一组(测量组)采用用皮尺测量患者同一侧足前掌宽及足长,然后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计算出患者的体质量,将称量体质量和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体质量测量方法测量的体质量数据差异无显著性;危重患者中减量称组与测量组比较体质量都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患者足前掌宽能计算出较为准确的体质量,并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测量危重病或不能走动的患者体质量提供新的途径并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0.2%左布比卡因轻比霞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术。方法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2组:CSEA组(Ⅰ组,6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Ⅱ组,60例)。Ⅰ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针内针实施腰麻。脑脊液流出,将腰麻针斜面向患侧,以0.2.0.3ml/s的速度注入0.2%左布比卡因6—7ml(用火菌注射用水配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阻滞平面情况调节手术台角度,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9-T12。Ⅱ组实施硬膜炎外穿刺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以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75%左布比卡因12ml。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显著低于Ⅱ组(P〈0.05或P〈0.01)。骨性操作期间视觉模拟平分(VAS)比较,Ⅰ组低于Ⅱ组(P〈0.05)。2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组内患侧与健侧VAS及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左布比卡因轻比重CSEA用于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预防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引起医院感染或感染暴发流行.[方法]健全组织,建立院内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实施方案,对全院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专辟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室,集中隔离收治病人,加强隔离病房的管理及环节消毒技术管理,重视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结果]收治手足口病例共176例,均治愈出院,无院内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车红英  庞晓军  王小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09-3410,3414
目的调查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提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对ICU于2010年3月4~12日,相继发生的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流行。结果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ICU暂停收住病人,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简易人工呼吸器等归口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管理,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加强医疗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流行。结论呼吸机管道及简易人工呼吸器消毒不合格和医护人员手、医疗环境污染严重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永婵  庞晓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13-3115
目的探讨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时间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010年11月病原学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耐药的住院患者167例,治疗前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延长时间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q6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mi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q6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min联合妥布霉素1.7mg·kg-1,静脉滴注,qd。常规给药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q6h;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q6h,联合妥布霉素1.7mg·kg-1,静脉滴注,qd。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延长时间组疗效、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相同剂量下,采用延长给药时间方法,可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fT﹥MIC达到或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4399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参考文献及我院病案系统所收录的项目,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输血、手术部位、全麻、肿瘤、预防用药等项目,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38例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4361例切口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变量现经单因素分析后,选择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分级、预防用药。[结论]通过控制外科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则很有可能降低外科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分辨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分辨CT检查,分析不同感染分类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共分离出真菌50例,其中曲霉菌28例(56.00%),隐球菌10例(20.00%),毛霉菌7株(14.00%),念珠菌5株(10.00%),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征象具有不同的表现。结论高分辨CT对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起到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拔管前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5μg/kg和丙泊酚0.5~1.0mg/kg,2~3min后予吸痰拔管;对照组直接吸痰拔管。结果观察组在拔管时和拔管后5、10minHR、SBP、DBP、RPP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时各项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拔管后5、10min各项指标均未恢复到用药前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10minHR、SBP、DBP、RP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气管拔管前应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同时给予常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苷+AT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结果治疗组PTA治后为(37.69±20.03)dBHL,对照组PTA治疗后为(53.89±26.32)dBHL,治疗组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