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476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7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目的:探讨应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例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行皮肤扩张器置入额部帽状腱膜及额肌下扩张充足的皮肤软组织;Ⅱ期设计滑车上动脉额部三叶瓣转移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结果:本组5例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全部存活,随访4-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鼻外形、功能良好,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结论: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能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修复后鼻外形、功能良好,疗效可靠,是治疗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39例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对患者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进行常规的造影检查。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未达到定义病变血管的3例(7.7%),发现动脉瘤2例(5.1%),动脉夹层2例(5.1%),脑异常血管网1例(2.6%),血管狭窄或闭塞31例(79.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DSA能够对整个脑动脉网络中的每处动脉病变包括无症状的动脉病变都能有准确地了解,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分析心绞痛康复护理方法与预防调摄措施.方法:选心绞痛患者86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法与预防调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6.3%,观察组复发率为4.7%,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时间与治疗费用,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心绞痛患者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法与预防调摄措施,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复发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陈丽红  冯鹏玖 《现代保健》2011,(19):120-121
目的探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围手术期低温护理方法。方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B组采用水循环变温毯保温。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最低、术毕、术后1h、术后2h鼻咽温度,记录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最低温度及术毕温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水循环变温毯更能有效地预防高龄TURP患者术中低温,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6.
探讨卫生职业教育问题。该文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为例,介绍该学院发展概况以及经验,提出以文化立校创特色促发展。  相似文献   
77.
高粘血症(BHS)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由于血液成分在质和量上的变化使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减慢,血液淤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可致心脑损害。对BHS有效地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1998-09开始采用血液光量子疗法(UBIO)治疗BHS患4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以评价UBIO治疗BHS患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排风藤中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排风藤全草中脂肪酸以石油醚萃取,硫酸甲醇甲酯化后进行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排风藤全草中检出11种饱和脂肪酸和5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总含量的30、33%,以棕榈酸含量最高(相对含量24.32%);不饱和脂肪酸占总含量的69.77%,以亚油酸含量最高(相对含量60.19%),还有亚麻酸的含量也较高(相对含量8.46%)。结论此研究结果为排风藤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丹参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为奥曲肽丹参大黄组;对照组12例,为单用奥曲肽组。观察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奥曲肽联合丹参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在血CRP、并发症控制和死亡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血淀粉酶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曲肽联合丹参大黄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奥曲肽。  相似文献   
80.
感康灵喷雾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为建立感康灵喷雾剂质量标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薄层色谱法鉴别复方中药中的金银花、黄芩、虎杖、柴胡、广藿香和薄荷等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均为 Kromasil(250mm×4.6mm,5μm)。测定绿原酸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327nm;黄芩苷的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0∶60∶0.2),检测波长280nm。结果:在 TLC 中均能检出金银花、黄芩、虎杖、广藿香、柴胡和薄荷。绿原酸在0.2~1.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5)为100.5%(RSD 为0.98%);黄芩苷在0.22~1.1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5)为99.53%(RSD 为1.3%)。结论:该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感康灵喷雾剂的质量标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