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D-SC人工皮肤材料体内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测试3D-SC人工皮肤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性。方法将一定大小的材料真空干燥后植入动物背部皮下,分阶段取出植入材料,观察材料及周围组织情况,将取出的材料真空干燥至恒重。计算材料的质量损失百分率。结果未见材料周围组织异常,第3天材料质量增加3.39%,以后逐渐降低,第7、14、28、42、56、70、84、98天材料质量损失百分率分别为2.06%、7.58%、14.31%、26.83%、37.45%、38.08%、85.45%、87.26%。结论 3D-SC人工皮肤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降解性能的材料,降解产物无毒性,在体内降解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70d内降解相对较慢,70d后降解速度加快,降解产物被动物吸收。  相似文献   
32.
3D-SC人工皮肤材料对新西兰兔损伤皮肤的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3D—SC人工皮肤材料对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分别用3D-SC人工皮肤材料、动物自体皮肤和油纱覆盖创面,测定动物手术前后的体温,分阶段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和创面的一般特征、动物的生长情况,取材作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3组动物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不明显,动物的生长情况一致,材料组和动物自体皮肤组的抗感染能力、防止创面出血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未见红肿、坏死。3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显示3D-SC人工皮肤材料促进皮肤结构再生能力强于对照组。结论3D-SC人工皮肤材料质地柔软,有良好的抗撕拉能力,便于剪切,覆盖在创面上与创面结合紧密,黏附性较好;对动物无刺激性;能吸收创面渗出液,防止创面积液;对诱导皮肤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胶原的医学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概括地阐明了胶原的主要结构特征,对胶原的主要性质,诸如理化性质、物理一机械性能、医用性能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胶原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胶原可以用于制造天然真皮替代物、人工皮肤、可注射胶原、可降解胶原缝线、止血海绵、组织引导材料及用于骨组织工程中的“I型胶原-X”植入材料等。最后展望了胶原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多有报道,易产头孢菌素酶(Ampc)的肠杆菌在医院感染中也较常见,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难度。本文对我院2005年10月~12月3个月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5.
连续5年血液培养的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医院血培养菌谱变化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BACTEC9120进行血液培养,细菌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API系列和VITEK2仪器,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2006版临床及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统计用SPSS11.5软件。结果:11874份血液与骨髓标本,阳性标本数1789瓶,阳性率为15.1%。1468例患者培养阳性,细菌38种137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43株,占分离菌株的50.7%,革兰阴性杆菌565株,占分离菌株的38.5%;真菌8种93株,占分离菌株的6.3%。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除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细菌菌种多样化,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离前几位的细菌耐药率较高,提示临床医生应多做血培养,得到病原学资料,并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以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6.
血培养的菌谱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医院血培养菌谱变化以及细菌耐药的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美国BD公司的BACTEC 9120进行血液培养,细菌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列和VITEK-2仪器,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2005版NCCLS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 468例患者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743株,占50.7%,革兰阴性杆菌565株,占38.5%,真菌93株,占6.3%,对5年的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药敏结果分析,除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菌种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提示临床医生应多做血培养,以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7.
复方二仙汤中盐酸小檗碱及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雷贝拉唑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碳糊电极阳极吸附伏安法,在1.8 mol/L H2SO4底液中,通过富集用碳糊电极阳极吸附伏安法研究雷贝拉唑的电化学行为.结果:阳极峰电位为0.498V(vs.SCE),峰电流与雷贝拉唑的浓度在4.15×107~3.37×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705×10-11mol/L.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雷贝拉唑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8.
卤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食用方便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但其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 ,因而由食用卤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为提高卤菜的卫生质量 ,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 ,我们对南通市崇川区 5 7户个体卤菜加工场所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一般调查 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办理健康培训合格证 ,加工销售硬件设施、加工经营过程中的内外环境、个人卫生等。1.2 食品容器卫生状况 随机抽取加工和销售场所盛放卤菜的食品容器样品 ,并比较两种场所的检验合格率。采样方法按江苏省…  相似文献   
39.
40.
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变迁10年连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844株,采用VITEK-2和PHEONIX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44株奇异变形杆菌中,分离于尿液304株(占36%),其次为痰液263株(占31.2%),分泌物176株(占20.9%);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随着时间明显增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左右,2005年后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高(>50%);2008、2009、2010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45.63%、56.98%、37.2%。结论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升高,碳青酶烯类和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对其仍然保持较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