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病例观察两方面的结果探讨腹腔镜扩大肝门埋入空肠吻合术预防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动物实验部分遵循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构建巴马小型猪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接受不同的干预方案。两组胆总管直径均6 mm。A组(n=12)行胆总管套入式吻合,模拟肝门包入空肠吻合术; B组(n=12)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模拟经典肝管空肠吻合术;比较两组吻合口局部组织学特点。病例观察部分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腹腔镜肝门扩大埋入空肠吻合术的肝门胆管狭窄胆总管囊肿患儿47例并进行随访,初步总结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A组实验动物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狭窄,B组中有5只小型猪出现狭窄; B组狭窄吻合口组织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严重、粗大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以及遍布吻合口全层,促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较A组显著增高(P 0. 05)。47例患儿腹腔镜肝门扩大埋入空肠吻合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长(165±15) min,住院时间(9±2) d。随访(31±18)个月,无一例并发胆管炎、胆管结石及吻合口狭窄。结论对于肝门胆管直径6 mm的胆总管囊肿,腹腔镜肝门扩大埋入空肠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09—2019-10治疗18例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超声骨刀经骨切开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棘突椎板复合体,以一侧棘上韧带为蒂掀开棘突椎板复合体打开椎管,肿瘤切除后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影像学复查了解截骨面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行X线、CT及MRI检查提示肿瘤无残留或原位复发,回植椎板位置良好,平均4.5个月回植椎板骨性愈合,未见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节段不稳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骨刀切开、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椎管,有助于重建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Soave样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经验及中期疗效,研究体重对机器人辅助拖出术和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1月~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Soave样拖出术的106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分为两组,A组≤10kg,B组>10kg.采用Da Vinci机器人Si系统,经盆腔浆膜下游离直肠至齿状线附近,经肛门拖出正常肠管与肛管吻合.前瞻性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参数和术后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3岁的巨结肠患儿进行术后肠功能问卷回访.采用肠功能评分(Holschneider评分)问卷和术后大便失禁(Postoperative fecal continence,POFC)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的排便功能.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外科医生及其团队完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的手术时间为(218±25.6)min,B组为(206±29.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A组中1例患儿术后发生切口疝,再次手术痊愈;B组中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均保守对症治疗好转.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结果未显示A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Holschneider评分和POFC评分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排便功能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且90%的患儿达到了优良排便功能.结论:机器人辅助Soave样拖出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适合所有年龄患儿,小龄低体重患儿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应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93.75%(45/4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9年第11期文章合集列举了全球范围内多种疾病治疗现状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指导临床决策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潜毛窦、急性阑尾炎、漏斗胸、先天性肠闭锁、胃出口梗阻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症、小儿实体瘤、创伤、小儿肝移植、先天性膈疝、隐睾及部分罕见原发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均有提及,本文进行初步摘录和归纳:一、儿童期处方药控制及生育功能保留途径美国犹他州Intermountain Healthcare 23家医疗机构选择性分析了277名在10~18岁之间接受手术患儿的医疗资料,发现医生开出的阿片类药物比患儿实际消耗的要多,更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因此当前处方药过量的趋势导致社区中阿片类药物过量,有必要进行调整[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药物口服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药物口服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38~62岁,中位数51岁.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明显改善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结论:采用药物口服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医学将OP纳入“骨痿”“骨枯”“骨极”等疾病范畴,中医药被用于治疗OP由来已久,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深入融合发展,基础研究发现多种温补肾阳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态生成蛋白(BMP)/Smads、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PI3K/Akt/mTOR)等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以达到防治OP的目的,这有可能从分子机制上肯定了中医药治疗OP的科学性。该文综述杜仲、骨碎补等常见代表性温补肾阳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OP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OP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