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近年来不断报道用自体周围神经植入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但功能恢复尚不满意。目的:探讨自体肋间神经不同移植术式对治疗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SD大鼠60只,来自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176~291g。方法:采用SD鼠,经T8,T9平面切除4min长的半侧脊髓制成脊髓半切模型。分3组,分别用6~8条纤细的肋间神经节段按近端白质-远端灰质和近端白质-远端白质两种桥接术式填充缺损处,对照组用明胶海绵填充脊髓半切残腔。饲养4~6周,观察结果。主要观察指标:动物活动能力Tarlov评分,斜板试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种术式受试鼠的后肢功能部分恢复,术后6周,A,B组Tarlov评分分别为(2.0&;#177;1.58),(2.1&;#177;1.20)分,均高于对照组,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分别为(42.2&;#177;2.94)&;#176;,(42.1&;#177;1.46)&;#176;,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镜下见移植组织存活、充填于缺损处,部分与脊髓组织融合;组织、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种术式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脊髓半切模型可能是研究周围神经植入的合适模型,肋间神经可能是适合的周围神经植入材料,周围神经的桥接术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背景:近年来不断报道用自体周围神经植入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但功能恢复尚不满意。目的:探讨自体肋间神经不同移植术式对治疗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SD大鼠60只,来自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176~291g。方法:采用SD鼠,经T8,T9平面切除4mm长的半侧脊髓制成脊髓半切模型。分3组,分别用6~8条纤细的肋间神经节段按近端白质-远端灰质和近端白质-远端白质两种桥接术式填充缺损处,对照组用明胶海绵填充脊髓半切残腔。饲养4~6周,观察结果。主要观察指标:动物活动能力Tarlov评分,斜板试验,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种术式受试鼠的后肢功能部分恢复,术后6周,A,B组Tarlov评分分别为(2.0±1.58),(2.1±1.20)分,均高于对照组,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分别为(42.2±2.94)°,(42.1±1.46)°,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镜下见移植组织存活、充填于缺损处,部分与脊髓组织融合;组织、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种术式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脊髓半切模型可能是研究周围神经植入的合适模型,肋间神经可能是适合的周围神经植入材料,周围神经的桥接术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析肥胖率、肺功能和BMI与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肥胖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BMI超标患儿哮喘症状比体重正常患儿严重,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低,BMI超标患儿肺功能下降程度也比体重正常患儿高。结论:体重指数和儿童支气管哮喘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采用显微镜下手术(A组42例)与常规手术(B组43例)。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83.2±4.3)min,B组平均(80.1±5.2)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70±3.1)ml,B组(90±4.2)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A组ODI术前评分(79.3±14.2)分,术后1年平均(30.1±10.3)分;B组术前评分(78.9±16.8)分,术后1年时平均(33.2±15.3)。两组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前及术后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综合满意程度评估,A组优3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7.6%;B组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5.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有1例硬膜囊破裂,均予以修补等处理后痊愈,术后均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常规手术具有操作精细,手术出血量少,效果好,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正常骨及人骨肉瘤中的表达规律。方法45例骨肉瘤新鲜标本,按刘氏分级法分为I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13例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PDCD5表达特征,并与18例良性骨瘤组织和30例正常对照骨组织进行比较。结果46.67%的骨肉瘤组织、86.67%正常对照骨组织、88.89%良性骨瘤组织中PDCD5蛋白呈强阳性表达,骨肉瘤与良性骨瘤及正常骨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不同刘氏分级中骨肉瘤中强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I级85.71%,Ⅱ级50%,Ⅲ级46.15%。结论在正常骨组织、良性骨瘤、骨肉瘤组织中,PDCD5的表达出现明显差异。骨肉瘤的发生及分级可能与促凋亡某因PDCD5的表汰有美.  相似文献   
86.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30)和高压氧组(n=30)。分别于治疗后4h、12h、1d、3d及5d时间点,利用BBB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测定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6、IL-8及IL-10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和高压氧组的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高压氧组BBB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压氧组外周血中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可抑制外周血中炎性细胞活性,降低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损伤恢复,具有保护受损脊髓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作者使用Roy—Camille颈椎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全组均伴有不同程度高位截瘫.术后骨折椎体完全复位9例,部份复位6例,脱位除1例尚有半脱位以外均获得完全复位.15例随访24.5月.其中合并部份性截瘫7例中6例恢复,而完全性截瘫则无恢复.认为本方法在后路手术中有其特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88.
笔者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内科杂症,收效显著.兹举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CT可视化三维影像重建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肾脏肿瘤临床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60名本科临床实习生,将其随机分为3D重建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30名。3D重建教学组采用CT可视化三维影像重建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辅助设备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考核,以评价结果。结果 传统教学组的年龄、性别和入院时外科理论考核成绩与3D重建教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3D重建教学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D重建教学组在对教学方式认可度、疾病及外科解剖的掌握度、学习兴趣提高程度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可视化三维影像重建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更接近疾病的实际场景。在肾脏肿瘤的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周围神经不同移植方式修复治疗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肋间神经不同移植术式对治疗损伤脊髓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经T8、T9平面切除4mm长的半侧脊髓制成脊髓半切伤模型,用6~8条纤细的肋间神经节段按近端白质-远端灰质和近端白质-远端白质两种桥接术式填充缺损处,对照组用明胶海绵填充脊髓半切残腔。饲养4~6周,观察其后肢活动功能、斜板试验及运动功能,光镜下观察植入区的组纵结构。结果:两种术式受试鼠的后肢功能部分恢复,镜下见移植组织存活、充填于缺损处,部分与脊髓组织融合。组织、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种术式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自体肋间神经的植入对损伤脊髓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同的桥接术式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