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6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观察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亚力克对一次性灌服和连续灌服乙醇所致实验动物空间辨别和记忆获得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8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①Morris水迷宫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乙醇组、亚力克高、中和低剂量组5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和乙醇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亚力克高、中和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亚力克[由α-亚麻酸、L-赖氨酸、维生素和维生素C(432:187:18:8)组成11.6,0.8.0.4mL/kg,连续给药11d,在第11天给药前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4组一次性灌服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5mL/kg后立即给药,给药后1h测试逃避潜伏期和目标区逗留的时间比值.②Y型电迷宫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乙醇组、亚力克高,中和低剂量组5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灌服生理盐水;其余4组连续30d灌服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0.06ml/kg:测试小鼠每天的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③避暗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同②.测试小鼠的避暗潜伏期,错误次数和受电击时间。结果:40只大鼠和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亚力克对一次性灌服乙醇所致大鼠空间辨别障碍的预防作用:乙醇组在目标区逗留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值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亚克高、中、低剂量组(0.22&;#177;0.02,0.40&;#177;0.08,0.32&;#177;0.03,036&;#177;0.11,0.31&;#177;0.04)。②亚力克埘连续灌服乙醇所致小鼠空间辨别障碍的治疗作用:亚力克高剂量组的错误次数少于亚力克中、低剂量组和乙醇组[(1.9&;#177;1.3.3.1&;#177;1.2.3.7&;#177;2.0.5.8&;#177;1.7)次],亚力克高剂量组的反应时间短于亚力克中、低剂量组和乙醇组[(2.7&;#177;1.3,3.7&;#177;1.5,2.6&;#177;2.7,12.8&;#177;4.6)s]。③亚力克对连续灌服乙醇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治疗作用:亚力克高剂量组的错误次数少于亚力克低剂量组和乙醇组[(1.7&;#177;1.1,23&;#177;1.5,4.2&;#177;2.2)次],亚力克高剂量的电击时间短于亚力克中、低剂量组和乙醇组[(1.2&;#177;0.9,1.4&;#177;0.6,1.6&;#177;0.4,3.0&;#177;0.8)s],结论:①一次性灌服乙醇可明显干扰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再现能力,预先给予亚力克能明显减轻乙醇对此的损害作用:②连续灌服乙醇可造成小鼠空间学习能力下降和避暗作业中的记忆获得障碍,亚力克对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且具有量效关系,最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20世纪 6 0年代末发现活化的T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这些淋巴因子对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活性 ,至今已发现至少 35种趋化因子。它们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在 80 0 0~ 16 0 0 0的小分子多肽 ,彼此有 2 0 %~ 72 %的氨基酸序列同源[1] 。至今发现所有的细胞都能产生一种或几种趋化因子。和其他细胞因子一样 ,趋化因子也有多种功能 :调节细胞的趋化黏附、脱颗粒、血管生成、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育、淋巴器官的发生。大部分趋化因子对细胞的增生仅有较小的作用或没有作用。趋化因子除了正常的生理作用和免疫防御功能外 ,它们还…  相似文献   
33.
银杏叶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Y7细胞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测定人乳腺癌MC177细胞增殖速度,采用超速离心技术部分纯化人乳腺癌MCF7细胞FAS,不同浓度银杏叶提取物与FAS相互作用不同时间后,加入底物,用分光光度法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FAS的抑制作用。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FAS被部分纯化,三种浓度银杏叶提取物(0.1,0.5,1g/L)与FAS在催化前相互作用0、5和10min,对FA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4.60%、20.30%和32.75%(0.1g/L);33.50%、40.30%和84.03%(0.5g/L);90.60%、88.30%和88.05%(g/L)。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FAS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既依赖于抑制剂浓度,又依赖于抑制剂与酶相互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注射维生素C和芦丁后,急性疲劳性游泳运动小鼠机体各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芦丁组、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芦丁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芦丁组注射芦丁5mg/d,维生素C组注射维生素C8mg/d,维生素C+芦丁组每天注射芦丁5mg和维生素C8mg,持续15d。各组小鼠进行池中游泳至力竭,力竭标准:动物不能在水中保持上浮,开始下沉,取出后尾部受刺激逃避呈踉跄步态,身体不能保持平衡,但呼吸心跳存在。麻醉后断头处死,测定小鼠脑、心、肝、肾和骨骼肌中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氮蓝四唑光还原法。结果:所有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小鼠运动耐力比较:芦丁组、维生素C组及维生素C+芦丁组小鼠的耐力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52.51±8.97,50.50±7.23和60.15±9.54,42.10±6.32)min(χ2=18.48~19.11,P<0.01)]。②各组小鼠各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比值比较:芦丁组、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芦丁组小鼠心、肾、肝和肌组织中比值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χ2=14.20~16.00,P<0.05),但维生素C+芦丁组的比值显著低于芦丁组和维生素C组(χ2=18.50~20.13,P<0.01)。结论:维生素C和芦丁均可降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比值,减少力竭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自由基,延长机体过度运动的耐力,但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索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局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的疗效和机制,为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公认的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作为干燥综合征模型,颌下腺部位注射5×10~5MSCs,1个月后,检测小鼠唾液流量,观察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颌下腺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颌下腺注射MSCs组小鼠唾液流量明显增加,颌下腺浸润淋巴细胞明显减少,颌下腺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颌下腺局部注射MSCs可以治疗干燥综合征,其机制在于抑制颌下腺细胞凋亡和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为临床应用MSCs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前期研究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异常升高的瘦素可加剧间充质干细胞(MSC)衰老,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预处理MSC 对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的变化情况。方法:分离脐带MSC,并收集SLE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三组:PBMC 组,MSC+PBMC,瘦素(100 ng/ ml)预处理MSC 3 d+PBMC,1 .10 共培养3 d,收集悬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CD4+ IL-17+ Th17 细胞、CD4+ CXCR5+ PD-1+滤泡辅助T(Tfh)细胞、CD19+ B 细胞,并检测CD3+ T 细胞、CD19+ B 细胞表面CD25、CD69 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瘦素预处理的MSC 对Treg 细胞上调作用受损[(8.53±2.33)% vs (6.79±2.14)%,P<0.01],对Th17 细胞下调亦受影响[(1.28±0.70)%vs (1.64±0.55)%,P<0.01],Tfh 细胞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1.36) % vs (2.08±1.52)%,P =0.051]。与MSC 组比较,瘦素预处理组T 细胞活化分子CD25、CD69 表达增加。而在B 淋巴细胞活化指标,瘦素预处理后CD25 MFI 较前有升高[(19.16±3.62) vs (21.05±2.36),P<0.05],但对CD69 影响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瘦素体外作用于MSC,不仅使加剧其细胞衰老,亦损伤其对T、B 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7.
为了比较健康者与SLE患者巨噬细胞表型和吞噬功能的不同,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及SLE患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14+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7d,分化为成熟巨噬细胞。FACS检测巨噬细胞表面CD163表达。取健康人CD4+T细胞标记CFSE,在抗CD3、CD28抗体刺激下,以5∶1比例分别与SLE和HC巨噬细胞共培养4d,FACS检测CD4+T细胞增殖比例。紫外辐照Jurkat T细胞株诱导人来源凋亡细胞,将pHrodo Green标记的凋亡细胞(5∶1)与SLE和HC巨噬细胞共培养2h,FACS检测pHrodo+CD14+巨噬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与HC相比,SLE巨噬细胞CD163表达量显著下降;SLE巨噬细胞对CD4+T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显著降低;SLE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下降。这些结果提示SLE患者巨噬细胞表型、免疫调节能力和吞噬功能存在异常,可能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38.
截至2011年,中国有749万癌症幸存者,目前预计这一数字已达到1 000万。然而,中国肿瘤早防、早诊、早治以及康复方面的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精准医疗和精准康复技术迫在眉睫,其中开展以“医患”为中心、医疗-康复服务价值为驱动的顶层设计是关健。本文阐述了肿瘤康复顶层设计的3大方面内容,即品质生活模型、精准服务体系、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本文倡导:首先,建立由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交健康等要素组成的癌症幸存者品质生活模型;其次,形成由卫生保健、精准康复、基础设施和坚实经济构成的精准康复服务体系。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肿瘤临床服务支持系统有助于实现精准化、个体化的服务,同时创新诊疗路径和服务内容,优化就医体验,有助于中医药的创新和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普及率、功能锻炼达标率、康复行为形成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35±2.23) d;健康普及率为(59.15±1.62)分,功能锻炼达标率为(92.28±1.34)%,康复行为形成率为(95.88±1.87)%;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2.53±3.88)d;健康普及率为(48.12±1.50)分,功能锻炼达标率为(81.02±1.11)%,康复行为形成率为(83.08±1.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为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可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功能锻炼及康复行为的形成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孙凌云 《山东医药》2008,48(28):71-7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慢性并发症,多见于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或病程较长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疼痛、麻木、蚁行感、烧灼感、肢端发凉,有时伴痛觉过敏,四肢远端重于近端,下肢重于上肢;晚期可累及运动神经,导致肌张力减低、肌肉萎缩甚至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