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探讨压力负荷增加致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加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手术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观察造模8周后观察左室重量指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左室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8周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左室心肌组织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也有明显上升(P〈0.01)。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是升高的;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可能与左室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2.
蔡辉  姚茹冰  高佩芳 《安徽医药》2010,14(7):829-831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Circum-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gen special Tcell,CCP/AST)体外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设:空白组:不加任何干预药物;CCP组:仅加CCP干预(CCP终浓度为20 mg·L^-1);甲氨喋呤(MTX)组:同时加CCP与MTX干预(CCP与MTX终浓度均为20 mg.L-1);体外培养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OD)水平。结果CCP可以显著诱导RA患者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CCP/AST)体外增殖(P〈0.01),在此基础上加入MTX后,CCP/AST增殖状态被显著抑制(P〈0.01)。结论MTX对RA患者CCP/AST的增殖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推断MTX做为RA临床治疗的经典用药,抑制RA患者CCP/AST的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治疗RA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3.
5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现报道我科收治SLE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1例.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气血双补口服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气血双补口服液与谷维素片,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片,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症状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在疲劳、注意力下降、肌痛以及运动后疲劳等症状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气血双补口服液能明显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靶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结合本草组鉴(HERB)检索昆仙胶囊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并依据 TCMSP 数据库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指数(DL)筛选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取其对应的靶点。通过 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筛选出 RA 的靶点,利用 Venn图制作网站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使用 String 数据库绘制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Go功能对公共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筛选出昆仙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81个,作用靶点913个,去除重复得到228个。从GeneCard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中获得RA的靶点4494个,通过交集获得公共靶点162个。揭示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甾醇及雷公藤甲素等5种成分是昆仙胶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AKT1、IL-10、STAT3、CASP8及CDKN1A可能是该药治疗RA的关键靶点。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昆仙胶囊干预RA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控、激酶活性的调节、IL-17信号通路等有关,涉及感染、炎症及免疫的重要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昆仙胶囊治疗RA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示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节特点,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联合甲氨蝶呤(MTX)及柳氮磺吡啶(SASP)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采用PNS+MTX+SASP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MTX+SAS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RF)的改善情况和DAS28-3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肿胀指数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C反应蛋白及RF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P〈0.05,P〈0.05),对照组ESR、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DAS28-3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NS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助于改善症状,降低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原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病及致病过程密切相关,是RA原发致病靶抗原.文中通过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对RA患者外周血CCP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 INF)-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阐明PNS治疗RA的机制.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4组处理观察,分别是RA空白对照组、RA CCP组、RA甲氨喋呤(MTX)对照组及RA PNS组.各组细胞体外培养72h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及IL- 4水平. 结果 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RA CCP组分泌的INF-γ升高(P<0.05),IL-4降低(P<0.05),INF-γ/IL-4升高(P<0.01).经PNS作用后,与RA CCP组相比,INF-γ有所下降(P<0.05),IL-4升高(P<0.05). 结论 PNS可抑制RA患者外周血CCP-AST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NF-γ,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 4的分泌,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状态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能在治疗RA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青藤碱(Sinomenine,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SN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SN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文中观察了SN对RA患者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ST体外增殖的影响,探讨SN治疗RA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设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药物;CCP组:仅加CCP干预,终浓度为20μg/ml;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同时加CCP与MTX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SN低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SN终浓度为10μg/ml,CCP终浓度为20μg/ml;SN高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体外培养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水平。结果 CCP可体外诱导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P<0.01),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SN后,CCP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SN高剂量组较之SN低剂量组的抑制程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 SN可抑制RA患者CCP-AST的体外活化、增殖,这可能是SN临床治疗RA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青藤碱(SN)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CCP-AST)分泌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四组,空白组:不加任何干预药物;环胍氨酸肽(CCP)组:仅加CCP干预(CCP终浓度为20μg/ml);甲氨喋呤(MTX)对照组:同时加CCP与MTX干预(CCP与MTX终浓度均为20μg/ml);SN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SN与CCP终浓度均为20μg/ml);体外培养72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分泌水平。结果:CCP干预后,RA患者外周血(PBL)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下降(P<0.05);加入SN后,RA患者PBL源CCP-AST分泌的IFN-γ水平下调,IL-4水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SN可抑制RA患者CCP-AST分泌IFN-γ水平,上调IL-4的表达,这可能是SN治疗RA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