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象取自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配到个别认知康复组(个别康复)33例、集体认知康复组(集体康复)33例和单独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34例。认知康复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重建技术和社会技能训练。每周治疗3次,每次60min,6个月为1疗程。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三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WAIS、WCST均无显著差异。但康复训练后个别康复、集体康复的WAIS总分、作业增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4、P=0.039),集体康复的言语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0)。WCST操作显示接受认知康复的患者其执行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个别康复和集体康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接受认知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善方面优于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对病理性网络使用( PIU)者执行视觉修正的Eriksen侧抑制任务的错误相关负波电位(ERN)特征检测,探讨PIU反应监控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方法 符合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 PIU标准的23例作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匹配性别、年龄的2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修正的Erikson侧抑制任务包括4种靶刺激,即2种一致性刺激(<<<<<与>>>>>),2种不一致性刺激(<<><<与>><>>).呈现时间250ms,被试反应时间为1100ms(包括刺激呈现时间250ms).记录被试者执行任务时的脑电图.应用BESA 5.2.0软件离线分析ERN波幅.结果 PIU组错误率[(19.8±3.45)%]明显高于对照组[(13.1±2.67)%](P<0.01);PIU组反应时间[(440 ±21) ms]明显短于对照组[(495 ±18) ms] (P<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ERN波幅在组间、前额电极位点以及组间×前额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768,df=1,P=0.000;电极位点:F=615,df=2,P=0.000;组间×电极位点:F=516,df=2,P=0.000);组间、中央电极位点以及组间×中央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768,df=1,P=0.000;电极位点:F=599,df=2,P=0.000;组间×中央电极位点:F=483,df=2,P=0.000);IAD ERN波幅比对照组低.结论 PIU存在反应监控功能功能缺陷,具有冲动控制障碍谱系的神经心理与ERP的特征,支持PIU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或与之相关疾病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3.
麻风愈后发生巩膜炎少见报道,笔者近来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对网络成瘾(IAD)个体执行视觉反应/不反应(Go/No-go)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检测,探讨IAD冲动控制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方法 符合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IAD标准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匹配性别、年龄的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Go/No-go任务刺激由8个不同的双数字组成.刺激反应时间1000ms,刺激间隔1500ms.记录被试者执行任务时的脑电图.Barratt-11冲动性量表(BIS-11)评估被试者冲动性.应用BESA 5.2.0软件离线分析No-go刺激的N2波幅.结果 IAD组BIS-11总分、注意因子分、运动因子分[分别为(77.32±7.53)分,(32.04±2.34)分,(23.31±2.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9±5.73)分,(30.27±1.85)分,(22.05±2.20)分](P<0.05),2组计划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组错误率(0.042±0.007)明显高于对照组(0.015±0.006),而正确率(0.902±0.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914±0.003)(均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No-go刺激的ERP N2波幅在组间、前额电极位点以及组间×前额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3953,df=1,P=0.000;前额电极位点:F=541,df=9,P=0.000,组间×前额电极位点:F=306,df=9,P=0.000);组间、头皮中心电极位点以及组间×头皮中心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9074,df=1,P=0.000;前额电极位点:F=163,df=9,P=0.000,组间×前额电极位点:F=73,df=9,P=0.000);IAD N2波幅比对照组低.结论 IAD具有冲动控制障碍谱系的神经心理与ERP的特征,支持IAD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或与之相关疾病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配性负波电位(MMN)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自18~65岁符合DSM-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于阿立哌唑治疗前、4,8周后予MMN检测,同时予PANS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对照组入组时预MMN检测.观察MMN波幅、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4,8周后PANSS量表分低于基线水平(均P<0.05).研究组频率偏离MMN波幅及持续时间偏离MMN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将MMN型与治疗时间层面作为组间因素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频率偏离MMN与持续时间偏离MMN两组波幅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治疗时间层面间存在显著效应.治疗8周后MMN波幅比基线水平、治疗4周后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MMN提供了阿立哌唑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情绪图片信息认知偏倚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CCMD-3社交恐惧症诊断标准的2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氟伏沙明治疗8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以及8周后予情绪图片刺激的点探测任务检测,比较治疗前以及8周后反应时以及注意偏向分差别.结果 实验组8周后HAM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重复测量ANOVA显示,探测位置主效应显著,异侧位置的反应时长于同侧位置(P<0.05);情绪面孔图片类型与组间水平交互作用显著(P<0.05);探测位置与组间水平交互作用显著(P<0.05);情绪面孔图片类型与探测位置交互作用显著(P<0.05);情绪面孔图片类型×探测位置×组间水平交互作用显著(P<0.05),1sD比较显示实验组对恐惧面孔图片异侧位置的反应时长于同侧位置(P<0.05).实验组治疗8周后对恐惧面孔图片反应时以及注意偏向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 0.05).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恐惧面孔图片信息表现出认知偏倚,氟伏沙明具有改善认知偏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改良的颞肌移位术和传统Johnson颞肌移位术矫治麻痹性睑闭合不全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1997年9月~2000年3月,为92例麻风病后遗的睑闭合不全患者施行了颞肌移位术,对术后 3年有完整随访记录的89例(127眼)进行分析.其中男69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52岁.睑闭合不全病程1~22年,平均8.2年;单侧 51例,双侧 38例;36眼伴有下睑外翻.65眼应用了Johnson法,62眼在Johnson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省略下睑筋膜条以避免术后下睑外翻;依睑闭合不全的程度将上睑的筋膜条固定于上睑板的内、中部而不一定固定于内眦韧带. 结果 Johnson法组:轻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7.7 mm降至3.1 mm,重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6.1 mm降至0.5 mm;术后73.7%的红眼和60.7%的溢泪消失或改善;但24眼存在睑外翻,9眼出现睁眼困难.手术总优良率为58.5%.改良法组:轻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7.5 mm降至3.3 mm,重闭眼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6.3 mm降至 0.6 mm;术后90.9%的红眼和71.0%的溢泪消失或改善,除1眼存在轻度的睑外翻外未发生睁眼困难.手术总优良率达87.1%,与Johnson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改良的颞肌移位术疗效肯定、手术简便,能较好预防术后睑外翻和睁眼困难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8.
浙江省兰溪市1999年8月~2000年10月对性痫综合防治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110.
兔眼并发睑外翻的矫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颞肌移位术(TemporalisMuscleTransfer,TMT)是Gillles于1935年首先报道的一种矫治眼脸闭合不全(兔眼)的一种动力性功能重建手术。Anderson(196),Johnson(1962)等先后又将此术用于矫治麻风兔限并对术式进行了一些改良。然而,关于TMT术后的并发症的随访报导不多。Soraes等报道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下睑外翻,发生率约12%[1],而我们最近的报告TMT术后险外翻加重和新发率高达29%[2]。为进一步弄清这种并发症发生或加重的可能因素对我们今后预防和处理这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和方法对1997年9月至1998年11月所做的T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