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性10年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明  史中华  唐明忠  周建新 《北京医学》2007,29(10):583-586
目的 监测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8月至2006年9月,送检脑脊液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及药敏鉴定结果,统计致病菌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 分离到致病菌97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20株;革兰阴性杆菌250株.排名前6位的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5.4%),金黄色葡萄球菌(9.4%),不动杆菌(6.9%),肠杆菌属(5.0%),铜绿假单胞菌(2.8%),肠球菌属(2.8%).对革兰阴性菌的平均敏感率亚胺培南为94%,阿米卡星为75%,头孢吡肟为59%,头孢他啶为54%.对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平均敏感率万古霉素为100%,利福平为78.2%,复方磺胺甲嗯唑为65.6%,苯唑西林为16.7%.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组结果可为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基本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2.
安全敏感的涂片查抗酸杆菌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安全,简便、敏感涂片查抗酸杆菌方法。痰标本加等体积10%84消毒液和0.5ml的三甲苯,室温下,充分混合154分种,痰液化后,室温静置15分层。用接种环取液相与二甲苯层之间的魄粘末层物质涂片,进行染色或金胺O荧光染色。此法消毒效果可靠,敏感性较直接涂片法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出血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8月~2010年1月应用超声引导穿刺建立皮肤肾脏通道,经皮肾镜下采用瑞士EMS公司推出第3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24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结果:术中出血3例,经压迫止血后重新手术;术后出血7例,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行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治愈;其中1例经介入栓塞后12h后血尿减轻后又加重,再次肾动脉造影发现新的出血部位,再次行介入栓塞治愈。结论:认识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出血的原因,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手术技巧熟练,术中,术后及时处理,经保守治疗出血无明显改善,尽早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能有效防止PCNL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B超引导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组258例(271侧)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EMS III)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一期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271侧全部经单通道取石,手术时间30~180 min。一期单侧结石清除率84.9%(230/271),肾结石(包括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期清除率79.8%(154/193)。39例残余结石二期结石清除率92.3%(36/39)。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期单侧结石清除率97.4%(76/78)。无肾切除、血气胸及感染性休克并发症,迟发性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结肠损伤1例,中转开放2例。结论单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一期治愈率高及可经通道再次手术的优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研究CT及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探究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方法:选择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3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并观察CT、MRI检查及CT联合MRI检查的结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检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共14例,误诊10例,漏诊10例;MRI检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误诊6例,漏诊2例,MRI与CT联合检查检出30例,漏诊2例,误诊2例。MRI联合CT诊断准确率更高,与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CT、MRI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均有价值,但是单用CT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而MRI联合CT诊断价值更高,需要医生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综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监测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8月至2010年12月所送检的脑脊液标本.分离致病菌并行药敏鉴定,统计致病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致病菌177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249株(70%);革兰阴性杆菌529株(30%).位居前6位的致病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金黄色葡萄球菌(9%),鲍曼不动杆菌(6%),肠球菌属(5%),洛菲不动杆菌(4%)和肠杆菌属(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属增长迅速,肠杆菌属是惟一分离比例下降的革兰阴性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9%和8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30%).肠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较严重,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其药物敏感性均<33%,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为33%,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自100%下降到28%.多种药物对洛菲不动杆菌的敏感性> 75%.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分别为:阿米卡星(8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2%),亚胺培南(78%),头孢他啶(76%),依然维持着稳定的敏感性.肠杆菌属耐药也较为严重,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按照其药物敏感性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亚胺培南(91%)、磺胺类药物(76%)、加替沙星(71%)、阿米卡星(67%)和庆大霉素(62%).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脊液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明显.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6年8月128份标本培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阳性病例临床、检验资料.结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培养阳性病例下呼吸道占94.5%,病原菌定植占68.8%;3个科室的ICU、有侵入性操作、有严重基础疾病、曾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病例分别占88.3%、97.7%、100.0%、10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2.2%、87.5%、82.O%、79.5%、55.1%、93.7%、99.2%、97.7%、73.4%.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培养阳性以下呼吸道为主并且多为定植情况;入住ICU及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酶烯类药物,分别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或定植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做好ICU环境、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及规范操作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直接用痰标本通过PCR方法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快速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建立一种从痰中快速提取DNA方法,以粗提DNA作为PCR模板,检测编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的mecA基因和细菌中均有的16SrRNA基因。结果364份临床痰标本经PCR方法检出mecA基因的38份,药敏法检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33份;38份mecA基因阳性的痰标本中有31份药敏法检测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药敏法检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33份痰标本中有2份mecA基因阴性。16SrRNA基因片段在PCR中作为内部对照避免了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结论用PCR直接检测痰中的mecA基因,是判断痰中是否含有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