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人基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是由激活的巨噬-单核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细胞毒因子,在介导内毒索的生物学作用(肿瘤坏死活性,内毒素休克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制备成TNF的单克隆抗体(McAb),有助于从细胞-分子水平了解TNF的作用机理,并提供一种内毒素休克的有效防治手段。 实验以人基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u-TNF-α,由日本Tejkyo大学Soma教授赠送,比活性5.4×10~7U/mg蛋白质)常规免疫BALB/c纯系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SP2/1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进行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面部皮肤磨削术在治疗光化性角化病以及预防曾患非黑色素皮肤癌或严重光损伤个体发生新的原发性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效果。设计:随机、5年前瞻性研究。研究场所:一个退伍军人事务医院的皮肤科和耳鼻喉科诊所。病例:研究纳入34例面部或头皮有光化性角化病或基底  相似文献   
43.
小鼠受亚致死剂量60Co γ 射线照射后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鼠受亚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胸腺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为研究辐射后免疫功能的重建打下基础。方法采用60Coγ射线,2.0,4.0,6.0Gy单次全身照射,用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细胞激活增殖能力的测定等方法观察胸腺细胞凋亡的规律。结果胸腺细胞照后2小时即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4~8小时达高峰,后渐减少,4.0Gy,6.0Gy在36小时内的凋亡率均比2Gy高,照后10天三个剂量组的凋亡率基本接近正常;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的小分子片断,呈典型的梯状图谱;4Gy组用PHA、rIL-2不同组合刺激受照组细胞,发现胸腺细胞凋亡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亚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4Gy照射剂量可能是胸腺细胞达凋亡高峰的最适剂量,PHA、rIL-2联合对辐射诱导的胸腺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45.
本文报道重组人博互(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a)及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激发其产生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胞因子均可直接激发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内毒素无此作用。当肿瘤坏死因子或干扰素γ预激24h后再次激发可增强超氧阴离子产生;提示在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诱导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可能对胞内寄居病原菌及肿瘤细胞杀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蠕形螨病是一种外部寄生虫病,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时不常被观察到。该病表现为酒渣鼻样损害。作者报道3例伴有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A IDS)的蠕形螨患者。3例中2名患者有大量皮损,并且3例均被伊维菌素治愈。单次剂量治疗能在复发病例中反复应用。因而伊维菌素似乎是治疗伴  相似文献   
47.
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在各种致炎因子刺激下合成的一种磷脂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PAF激活免疫细胞,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涉及到T细胞亚类CD4 ̄+,CD8 ̄+的激活,表现不同的效应但总体上仍呈抑制状态,对NK细胞的调节可增强杀伤瘤细胞作用;对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呈下行性调节,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IL-1)呈上行性调节。所有这些PAF的生物作用均可被PAF受体拮抗剂阻断,表明PAF的作用是通过受体实现的。此外,PAF对免疫的调节可被PAF受体拮抗剂阻断(至少部分地),提示PAF具有第二信使作用。  相似文献   
48.
面部磨削术可预防非黑色素皮肤癌,伴有眼部及脑部异常的双侧颜面部毛细血管畸形,一项异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期间出现实验室指标异常的基于人群的分析,局部应用利多卡因联合分段光热分解治疗的系统毒性,Muir-Torre综合征的例证性个案:免疫组化分析在识别表示皮脂腺病变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9.
乏脂性湿疹又称冬季瘙痒症,多发于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好发于中老年人双侧小腿胫前,常有针刺样、蚁爬样感觉,并因搔抓而出现抓痕、渗血。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皮脂分泌减少,皮肤中脂肪酸含量降低,皮肤水合能力减少有关。为进一步评价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鹏软膏在乏脂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相关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0.
免疫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术前治疗,其中23例行免疫化疗(IL—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11例行单纯PVP化疗。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免疫化疗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经过免疫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