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ITP是一种主要以血小板生成减少或血小板破坏增多等为特点的复杂的、多种机制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首选治疗是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包括很多二线治疗。但约有1/3的患者对首选治疗及随后的治疗无效或复发。近年来,通过临床实验研究提出或许可以运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ITP。现对多种药物联合治疗ITP机制和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2.
4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成人ITP以育龄妇女居多,约80%的患者呈慢性过程[1].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仍为排除性诊断.因为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证实,ITP的治疗策略目前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意愿.同时因为ITP本身相对良性的疾病过程,治疗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调查表的方式了解我国血液科医生对ITP的诊断及治疗策略的倾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血液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在血液科实习的本科生按照来科实习顺序非随机分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对照组以内科学第七版本科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每组学生实习2周后出科时进行口头考试,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研究中接受ITP临床路径培训的实验组共纳入32名实习医生,以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为基础的对照组共纳入38名实习医生.2组间实习同学对ITP“病史询问要点、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的把握、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得分优于对照组;2组间关于“首选治疗方案问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首选激素治疗2周内血小板计数仍低于20×109/L的患者下一步治疗”方面,对照组得分优于实验组(P=0.0003).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实习学生对于ITP临床教学方法的接纳程度为93.8%,开放式问题调查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更为直观简洁,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教学.结论将临床路径作为血液科实习医生的教学工具之一有利于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该病种的诊治,具有可操作性,但需要结合教材进行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小鼠模型,从mRNA水平研究促血管生成素(ANGPT )1、ANGPT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NOD/SCID小鼠腹腔接种HL‐60细胞,建立AML小鼠模型,称模型组,未经处理的NOD/SCID小鼠作对照组。用病理组织学及流式细胞学方法鉴定小鼠模型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技术检测ANGPT2、ANGPT1及VEGF mRNA在AML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NGPT2 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 AML 小鼠模型。R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组织的ANGPT2、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ANGPT1 mRNA的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PT2 mRNA表达水平与AML小鼠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 ANGPT2 mRNA在AML小鼠中高表达且与AML小鼠生存期呈负相关,ANGPT2表达与AML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外周血表达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初治型MM患者为MM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8±8)岁,年龄范围为48~76岁。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6±11)岁,年龄范围为45~74岁。MM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一线治疗方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调节性T细胞(Tregs)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MM组患者MDSCs[(8.40±2.15)%]、TAM[(6.33±1.34)%]、Tregs[(9.25±3.68)%]、IL-6[(13.40±0.80)pg/ml]均高于健康体检组[(0.47±0.26)%、(1.80±0.89)%、(2.42±3.31)%、(2.45±0.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组患者MDSCs[(0.94±0.41)%]、TAM[(2.64±1.12)%]、Tregs[(1.92±1.51)%]、IL-6[(5.62±0.56)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Cs在MM不同阶段呈规律性表达,与TAM、Tregs表达趋势一致,提示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MDSCs可能参与了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耐受及肿瘤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水平,以明确BLyS是否在ITP患者中存在异常的BLyS表达。方法共有41例ITP患者进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由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组成。血清可溶性BLyS水平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未接受治疗的ITP患者BLyS水平(中位数1 430 pg/mL,534~5787pg/mL)高于正常对照(中位数1120 pg/mL,640~2 376 pg/mL,P=0.006)和ITP接受治疗组(中位数662 pg/mL,267~1265 pg/mL,P=0.000)。而ITP治疗组血清BLy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01)。血小板计数和BLyS水平之间存在弱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0.242,P=0.064)。但BLyS水平与PAIg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无关。且急慢性ITP患者的BLyS水平之间没有差别(P=0.841)。结论BLyS可能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的发病过程。但是将血清BLyS水平作为ITP疾病活性标志物尚须谨慎。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46岁,因发现右下颌肿块1月余,于2003年3月9日到我院口腔外科就诊。患者因右下颌磨牙疼痛,曾于2003年2月2日在当地医院拔除该牙,不久在拔牙部位长出一肿物,有疼痛感伴下颌牙松动及下唇麻木,至我院口腔外科门诊就诊。口腔专科检查:8╁缺失,牙槽窝内可见突出肿物,7-6╁Ⅱ度松动,5╁Ⅰ度松动,初步诊断为:“右下颌磨牙  相似文献   
49.
楔状缺损,多见于草尖牙及双犬牙唇颊侧颈部,中年以肝患者多发病,并随年龄增加而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我们选用云南省齿科材料厂研制生产的PC-1型玻璃聚烯链水厂河河对楔状缺损240例,56颗牙进行修补,其临床疗效好,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材料:云南省开科器材厂生产的PC-1型玻璃聚烯链水门汀。治疗方法:①制备洞形,出除软化守本质表层,用水冲洗窝洞,并用75%的酒精消毒,用无油气体吹干,使充填材料更具有牵固的粘接力。@取粉液比例为2.0~2.2g/L,用个锈钢调刀把粉分成相同的2份,用所有的液体调伴第一部份粉;时…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讨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免疫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应用可能性,体外建立UC—MSC与ITP脾切除患者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体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gG型抗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的变化。同时,用Brdu法研究UC—MSC对其中部分ITP患者血小板反应性T辅助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UC—MSC在体外试验中可刺激ITP患者脾细胞自发性释放PAIgG;UC—MSC在低剂量时(1:100)抑制血小板诱导释放PAIgG;在高剂量(1:10)转为刺激作用。另外,UC—MSC还能抑制血小板反应性T辅助细胞的增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UC—MSC可体外影响ITP患者释放PAIgG.具体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