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449例癫痫临床分析和随访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449例癫痫临床资料,男女发病比例为1.58:1,53%在青年期前发病,原发性占70.38%,脑电图变化除遗传性病例外,与病情无伴行关系。随访205例显示原发性遗传性预后较好,症状性的预后与致痫灶大小及能否治愈有关,正规治疗的缓解率较非正规及未治的高,随着追踪时间的延长,死亡病例半数与癫痫发作有关。缓解率降低,认为抗癫痫药只能起控制发作作用,但仍需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2.
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Mp-IgM抗体测定。结果 25 765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8 664例,阳性率33.63%。各年龄段儿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秋季阳性率与同年度其他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Mp感染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应加强Mp感染的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止爆发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84.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及T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A g-NOR s及T亚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7例病人处于活动期,15例经治疗后处于缓解期。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 g-NOR s、T亚群(CD3 、CD4 、CD8 ),计算CD4 /CD8 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病人活动期T淋巴细胞A g-NOR s、CD4 细胞、CD4 /CD8 比值均升高(P<0.05),而CD8 细胞降低(P<0.05)。RA缓解期T淋巴细胞A g-NOR s、CD4 细胞、CD4 /CD8 比值较活动期下降(P<0.05),CD8 细胞较活动期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 T细胞在RA活动期、缓解期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淋巴细胞A g-NOR s与CD3 、CD4 、CD8 细胞和CD4 4/CD8 比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3(P>0.05),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 g-NOR s含量、T细胞亚群分析与RA的发生、发展、治疗有一定关系,结合二者,在观察RA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疗效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5.
孕激素在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8岁,已婚,G3P0A2,因"自然流产2次,停经30d,阴道少量流血1d"入院。患者平素月经尚规则,周期24~25d,经期6~7d,经量中等,无明显痛经。曾于2008年、2009年孕1^+月出现阴道流血后完全流产各1次。2009年开始在我院复发性流产专科正规检查,查封闭抗体阴性,不孕不育全套、ANA、ACA、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纤溶三项、抗β2糖蛋白1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夫妇双方染色体、不孕不育全套等未见明显异常。5.8U/L,LH: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制备黄豆苷元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黄豆苷元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处方,并测定黄豆苷元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ζ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和累积释放百分率。结果 黄豆苷元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处方组合为: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2.0%,黄豆苷元用量为2.0 mg·mL-1,豆磷脂的用量为0.4%, Pluronic F68的用量为1.2 %。所制得的纳米粒包封率为84.7%、平均粒径为170 nm、ζ电位为-35.8 mV、72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90.3%。结论 新制黄豆苷元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度分布范围窄,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7.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4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2例,联合用药组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每天2次,多潘立酮10mg口服,每天3次;泮托拉唑单用组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疗效和胃镜征象改变随访量化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患者的档案。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和胃镜征象改变有效率均高于泮托拉唑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更有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及分析无色素痣的临床及Wood灯形态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Wood灯检查对18例无色素痣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18例无色素痣患者中男10例(55.5%),女8例(44.4%);平均发病年龄11.3个月;孤立型7例(38.9%),皮节型10例(55.6%),漩涡状型1例(5.6%);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头面部;1例(5.5%)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所有的患者皮损在Wood灯下均呈现灰白色。结论:无色素痣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发病类型是皮节型;Wood灯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我院收治的200例GERD患者,对其发病因素、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例GERD患者中男性发病率大干女性;吸烟者发病率高于非吸烟者;其复发率不足疗程者远大于足疗程治疗者;首诊治疗给予H:R治疗占90%,有效率42.6%,首诊治疗给予PPI+多潘立酮足疗程治疗有效率100%.结论:GERD发生与抗反流能力下降.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防御作用减弱有关外,还与吸烟、年龄、性别、胃食管感觉异常有关,其复发率与是否足疗程用药.或是否接受PPI治疗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医师的首诊负责制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IFI患者中确诊1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10例。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72.2%,其他抗真菌药物无效改为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60%;患者均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开始治疗至停药后7 d内患者的生存率为94.4%;治疗期间的退热率100%,平均退热时间4.5 d;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FI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达到100%。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结论伏立康唑针剂能高效、安全的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