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及116例非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3%的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在40~59岁之间;颅内动脉瘤组与非颅内动脉瘤组在性别(P=0.036,OR=1.794)、吸烟(P=0.005,OR=2.327)、血压(P=0.005,OR=2.161)和空腹血糖(P<0.001,OR=4.114)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冠心病史、血压和空腹血糖等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加权分析表明:性别(P<0.001,OR=9.435)、吸烟(P<0.001,OR=0.098)、高血压(P=0.016,OR=2.195)和空腹血糖(P<0.001,OR=4.019)仍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好发于40~59岁之间;女性、吸烟、高血压及空腹血糖增高是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高压水囊系列导管经尿道扩裂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的导管为膨胀直径30#~38#10种型号。应用硬腱外麻醉并保留导管术后镇痛泵止痛。22例患者应用本系歹1导管治疗均观察和随访。结幂:术后3d~5d拔管后18例排尿良好。2例一过性尿失禁,1d~3d恢复正常。2例拔管后不能排尿,再导尿15d后恢复排尿。通畅。结论: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应于包括中叶增生在内的各种程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人。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分析处理。方法:对73例病人进行手术厦保守治疗。结果:3例保守治疗痊愈。66例手术治疗痊愈,其中保脾术27例,痊愈率94.5%。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5,4%。结论:处理外伤性脾破裂应根据损伤程度和范围,伤者年龄和体质。有无合并伤。术者经验和医疗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为病人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3B基因(TNFRSF13B)中SNP rs11078355G>A在中国东北地区散发颅内动脉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从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16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提取TNFRSF1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1078355G>A的基因型,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在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63%在40-59岁之间;TNFRSF13B基因SNP rs11078355G>A基因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危险密切相关(P=0.034,OR=1.870);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性别差异具有明显不同(P=0.036,OR=1.794),女性多于男性;空腹血糖的增高和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OR=4.114;P=0.005,OR=2.161);在年龄≥65岁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TNFRSF13B基因SNP rs11078355 GA+A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GG基因型。结论TNFRSF13B基因可能与中国东北地区颅内动脉瘤相关;空腹血糖增高和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等位基因A可能是在老年人中除外老年性疾病导致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5.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恶性实体瘤及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为今后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38例恶性实体瘤和28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白血病组的躯体、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恶性实体瘤组的阳性项目数、躯体、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白血病组、恶性实体瘤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恶性实体瘤与白血病患者病后都表现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低的心理特征,即“癌症心理”。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6.
血清酶学指标检测在髓系白血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飞  汪薇 《肿瘤学杂志》2003,9(3):130-132
[目的]观察急、慢性髓系白血病血清肿瘤标志酶在各个时期的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化疗前后的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组,对比两组化疗前后、初发、复发、缓解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水平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CGL组化疗前的4种肿瘤标志酶均明显高于ANLL及对照组穴P<0.05雪,在化疗后LDH明显降低(P<0.05);ANLL组化疗前的LDH、ALP、HBDH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穴P<0.05雪,化疗后HBDH的减低较为明显(P<0.05);ANLL复发时的LDH、HBDH明显升高(P<0.01),而CGL的LDH水平由初发到缓解随着白细胞数的减低而逐渐降低。[结论]在白血病患者中多见LDH、GGT、ALP、HBDH升高,这种改变在CGL和ANLL复发病例中更为严重;而随着化疗的进行,LDH、HBDH逐渐降低;在复发后,LDH、HBDH随着白细胞的升高而再度上升,高LDH、HBDH血症可能是CGL与ANLL复发病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急性脑卒中与血清胆红素相关关系及血脂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胆红素及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脑梗死和23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的TB、D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组的APOB、TG、T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LDL-C升高也较为明显(P<0.05),HDL-C降低(P<0.05)。脑出血患者血脂APOA1、TC升高(P<0.01/0.05)。结论: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TB、DB均显著升高,并认为可能是卒中后并发症及应激状态所致。卒中急性期的胆红素升高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保护组织细胞作用而对抗卒中后的高脂血症,有利于降低血黏度和保护脑细胞,所以,卒中后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凝血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又分轻、中、重度。轻度予以氢化可的松100mg/d、柳氮碘吡啶2g/d保留灌肠,中、重度分别加用甲泼尼龙40mg/d或40~80mg/d,iv;治疗组18例患者在灌肠液中加凝血酶400U,疗程2wk。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轻度患者血便持续日分别为(6.42±1.38)d和(8.63±2.12)d;中度患者为(9.20±2.08)d和(12.47±3.23)d,平均每日大便次数则分别为(1.67±0.64)次和(2.61±0.92)次;重度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分别为(27.52±6.87)g/L和(35.83±5.72)g/L,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wk后明显缓解的10例治疗组UC患者作治疗前后SIL-2R比较,轻度患者无变化,中度患者则有显著性下降(P〈0.05),分别为(74.07±7.46)pmol/L和(55.32±15.38)pmol/L。结论 加用凝血酶灌肠对各种严重程度的UC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9.
60.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重庆医学》2018,(10):1395-1397,1400
目的 探讨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普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11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及脉管癌栓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是直肠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癌栓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