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的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别对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术后患者,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其中对锻炼组给予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并对两组患者在三个月、六个月及一年时进行术后跟踪评定。结果锻炼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功能评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锻炼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参松养心胶囊和心可舒,4周为1疗程,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为观察指标,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5%(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均P〈0.01);对照组4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逆转冠心病疗效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基本用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软骨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探讨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2在兰州大学骨科研究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和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取浓度为3×108 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②将细胞终浓度为3x 108 L-1的共培养细胞加入含有同种异体脱钙骨摹质的24孔培养板中进行接种培养2,4,6 d,计算共培养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的黏附率.③取54只青紫兰兔制备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于软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共培养细胞;脱钙骨基质对照组植入脱钙骨基质;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移植术后6,12周取出膝关节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测.结果:54只青紫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加快.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第2,4,6天的黏附率分别为(46.50±1.40)%,(93.25±2.89)%和(88.34±0.76)%.②大体观察结果:实验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修复组织与软骨下骨结合牢固.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和无修复.③组织学评分:实验组优于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脱钙骨基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可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84.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受损关节软骨进行未经诱导的兔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探讨组织工程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紫蓝兔股骨骨髓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变性处理及透明质酸盐修饰后的吸收性明胶海绵为载体,实验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自体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进行单纯吸收性明胶海绵移植。结果移植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移植物与正常软骨组织难以区分,软骨表面光滑,对照组移植物为白色的疏松组织。光镜下修复组织类似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甲苯胺蓝异染与正常软骨组织无区别,为透明软骨组织。对照组24周关节软骨缺损区被纤维软骨样组织修复。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处,可促进关节缺损的修复,恢复软骨组织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85.
盐析与疏水电荷诱导层析相结合快速纯化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纯化抗体的疏水电荷诱导层析(HCIC)方法。方法:小鼠腹水先经硫酸铵沉淀处理,然后经HCIC后得到单克隆抗体(mAb),纯化的mAb的活性用间接ELISA法测定。同时比较了不同pH洗脱液对mAb纯度的影响。结果:用pH为4.5的洗脱液进行洗脱,获得的mAb纯度大于90%,总的回收率为65%。结论:盐析与HCIC相结合的抗体纯化法,纯度高、生物活性好,适合在基层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86.
肝细胞癌标志物GPC3表位肽抗体制备及其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针对肝细胞癌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高特异抗体。方法用Biosun软件预测和分析GPC3的抗原表位肽,人工合成选定的表位肽,与载体蛋白KLH偶联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以抗原亲和层析法制取高纯抗GPC3抗体,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胎盘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印迹及对肝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夹心ELISA对肝癌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选定并合成两条抗原表位肽(命名为GPC3-P1和GPC3-P2),取得高效价抗血清(分别为1:204800和1:409600)。两种抗GPC3抗体纯度均达到95%以上,在Western blot印迹能特异性地检测到GPC3;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均与肿瘤组织GPC3特异性结合,在正常组织中没有染色;夹心EIJSA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血清中的GPC3。结论该两种抗GPC3不同表位的高特异抗体可用于研制相关肿瘤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制备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mAb),并用于制备抗体芯片。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抗人AFP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对抗体的亲和力、特异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抗体相加实验,双抗体夹心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实验以及抗体芯片技术对抗体表位及其配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获得16株稳定分泌抗人AFP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从中筛选出多组性能优良的配对抗体,结合抗体芯片技术,最终筛选出适合制备抗体芯片的配对抗体。结论:当抗体包被材料或包被方法发生改变时,会引起mAb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抗体的配对效果。因此,筛选适合制备抗体芯片的配对mAb时,需要对mAb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选取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的mAb进行配对筛选。  相似文献   
88.
对招飞初检边缘视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检是招飞体检的第一个环节,其间因视力不足淘汰最多,直接影响招飞任务的完成。因此,保留处于视力标准边缘的应招者十分重要。近5年来,我区在招飞初检中将单眼视力标准放宽到0.9~( 2),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过调控能量代谢对肿瘤发挥双重作用的机制,为靶向AMPK治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tumor、metabolic regulator、Metformin”为英文关键词,以“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肿瘤、能量代谢、二甲双胍”为中文关键词,交叉检索2002年1月-2023年4月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AMPK的结构及调控能量代谢的作用;(2)AMPK通路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3)AMPK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排除标准:与肿瘤相关性较小及质量较低的文章。最终纳入文献61篇。结果 AMPK在不同肿瘤类型、分期以及治疗方式中,通过调控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发挥抑癌或促癌的双重作用。结论 AMPK可以通过调控肿瘤代谢微环境发挥其促癌或抑癌作用,具有潜在的肿瘤临床治疗价值,但其作用于肿瘤的复杂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总结内侧髌胫韧带(MPTL)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重建技术及其临床疗效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2年5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MPTL解剖、生物力学及重建技术研究文献47篇;通过对上述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筛选,补充检索21篇。按照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7篇文献(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42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MPTL位于膝关节内侧支持带第二层,起自髌骨内侧下端。沿内下方走行,止于胫骨前内侧近端。MPTL内侧总约束力约为5%,并且主要在膝关节屈曲30°~90°的倾斜和旋转中发挥作用。此外,初次髌骨脱位常伴有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MPTL的联合损伤。MPTL参与的重建方式主要分为单纯MPTL重建和MPFL联合MPTL重建,前者临床研究疗效良好,但单纯重建MPTL无法恢复内侧支持带原有的生物力学结构,故不推荐在临床中应用。在多项MPFL联合MPTL重建临床研究中,患者术后功能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髌骨高度、胫骨结节-滑车沟、髌骨外移度等影像学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MPFL联合MPTL重建手术适应证仍未达成共识。结论 对MPTL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MPTL在维持髌股关节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MPFL与MPTL联合重建能恢复内侧支持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论证该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