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攻下逐瘀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蓄瘀、大便不通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大成汤加减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后出现腹胀便秘55例.观察用药后的显效情况。并以单独番泻叶泡茶内服54例作对照。结果:从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来确定疗效标准。试验组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明显优于对照组81.5%(P〈0.05),结论:攻下逐瘀法能早期有效解除胸腰椎骨折早期出现的腹胀便秘。  相似文献   
92.
郑壬平  吴旭东  查中建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38-1941
目的:评价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辅助头孢地尼对感染性血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血精症患者96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安络血、维生素C口服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地尼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软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月复发率、细菌转阴率和临床症状(血精、射精疼痛、阴囊会阴疼痛、性功能)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精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临床症状(射精疼痛、阴囊会阴疼痛、性功能)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精液中红、白细胞数量及临床症状(射精疼痛、阴囊会阴疼痛、性功能)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血精、射精痛、阴囊会阴疼痛、性功能)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细菌培养的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辅助头孢地尼治疗感染性血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促进了患者临床症状的复常,提高了细菌清除率,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定量参数对Lauren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胃镜提示胃癌、术前行双源CT能谱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Lauren弥漫型或肠型胃癌的患者61例,另搜集胃镜及能谱CT增强扫描均正常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NIC、VNIC)及动、静脉期能谱曲线40~70keV区间的斜率(λa、λ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NIC、VNIC、λa、λv在弥漫型胃癌组、肠型胃癌组及对照组间的差异,并绘制以上参数鉴别诊断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弥漫型胃癌组、肠型胃癌组、对照组的ANIC值分别为(21.4±2.22)%、(20.22±1.64)%、(18.96±1.76)%,VNIC值分别为(58.31±3.49)%、(55.40±3.70)%、(52.71±3.73)%,λa分别为-3.15±0.23、-3.01±0.22、-2.65±0.20,λv分别为-3.62±0.23、-3.37±0.22、-2.85±0.20,以上参数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参数ANIC、VNIC、λa、λv鉴别诊断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0.722、0.674、0.765;联合VNIC和λv鉴别诊断弥漫型与肠型胃癌的AUC为0.821,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58。 结论:双源CT能谱参数在鉴别诊断Lauren弥漫型与肠型胃癌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4.
为了真实地显示微型诊疗装置在人体内的空间位置,需要创建一个受检患者及其相应部位的三维虚拟人体模型,并把微型装置的空间位置及动态运动轨迹实时在三维人体模型上显示出来;提取患者的个体特征,进而建立对应的三维人体模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对人体不同部位分别建立几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Visul Basic环境中调用OpenGL来实现简易三维人体模型绘制的方法:实验表明,作者提出的方法实现简单,运行速度快,并能交互地根据人体个体特征改变人体模型特性。  相似文献   
95.
一种用于体内微型诊疗装置定位的磁场检测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磁场检测是磁场空间定位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将永磁体用于生物体内微型诊疗装置定位的实验研究需要,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能同时检测永磁体周围空间多点磁场参数的硬件电路。实验表明,本电路可以实现对永磁体空间磁场变化的实时检测,电路简单可靠,通道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96.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329例。回顾性分析患临床特点、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患存活216例(65.65%),死亡113例(34.35%)。讨论:血浆置换的疗效与患年龄、病因、肝病严重程度(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固醇、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内毒素、并发症发生率、器官衰竭数及血浆置换治疗的时机、频率、血浆置换量及组合模式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该技术改革促进了其临床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受患年龄、基础肝病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7.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并发症1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患者女,48岁。因腰痛向左下肢放射4年,加重9d人院。CT示L_(4—5)椎间盘向左后突出0.8cm,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人院后予以骨盆牵引、指压过伸复位、斜搬复位,骶管注药等治疗无效。半月后行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于L_(4—5)间隙注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的胶原酶冻干制品1200单位(溶解于4ml生理盐水中),一次性注入硬膜外腔。2h后突然感觉双下肢烧灼样疼痛,持续10min后疼痛消失,双下肢运动无力;小便失禁,恶心、呕吐。立即予以补液,地塞米松、甘露醇、青霉素、镇静剂,24h后恶心、呕吐停止,双下肢胀热感,肌力Ⅱ级。术后72h,双下肢伸肌肌力Ⅲ级,屈肌肌力Ⅱ级,小便自控。腰穿测压200mmH_2O,脑脊液呈淡红色,予以注入地塞米松10mg。术后1年随访:内收肌、腘绳肌肌力Ⅳ级,余肌肌力Ⅴ级,左下肢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98.
边防  曹万军  邹远云  易疆莺  吴旭东  李浩 《四川医学》2006,27(10):1075-1076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椎体前路Z-Plate固定、椎管减压、植骨及椎体后路RF器械整复固定的方法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伤口平均16d拆线,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2例。术后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例内固定植物入位置良好,椎体前部压缩6例完全矫正,3例部分矫正,5例后凸畸形完全矫正4例,部分矫正1例。神经受损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5倒,未恢复1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结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99.
闭合复位经皮后路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骨折的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距骨特殊的血供特点.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比例大。因此,其治疗较为困难。本院自2001年5月至2005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后路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作为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成人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表现为生源不同于普通医学教育。目前国内成人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员基本上为中等医学校毕业,工作二年以上的在职医务人员,其知识结构,社会经历、学习目的,心理特点,年龄差异均不同于普通医学教育。面对这些各有所长的成人学员,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顾此失彼,尤其是临床教学中面临着从事过二至十余年内、外,妇、儿等专业的学员,依然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来安排教学,常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