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Polycomb家族成员NSPc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检测。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人NSPc1编码区全长序列并插入到pET-43.1a(+)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融合蛋白HIS-NSPc1。利用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含有的6×His 标签进行亲和纯化。用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人NSPc1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结果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人NSPc1重组蛋白,纯度达95%,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了相应兔源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实验中该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内源及外源性NSPc1蛋白。结论 原核表达的NSPc1融合蛋白可以被纯化,并具有足够的蛋白免疫原性,所制备的相应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运用于NSPc1基因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2.
肺癌脑转移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射治疗(WBRT)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的疗效.方法 5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单纯WBRT(WBRT组,n=35)或WBRT加用SRS加量治疗(WBRT+SRS加量组,n=21).WBRT中位剂量30 Gy/10 次,SRS中位剂量15 Gy/次或20 Gy/2次.分析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急性放射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7~27个月).WBRT组和WBRT+SRS加量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1~19个月)和6个月(1~2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19.74%和20.68%(P>0.05),单发脑转移病灶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7和10.4个月,但两组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未观察到严重的晚期放射损伤.结论 对于肺癌单发脑转移灶,WBRT+SRS加量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单纯WBRT,但两者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WBRT 30 Gy/10 次加SRS 15 Gy/次或20 Gy/2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化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对其应用高聚生、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胸腔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评估其化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3例,进展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其治疗前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39.94±6.43)分,远低于治疗后的(90.02±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不同胸水白蛋白、胸水LDH、胸水CYfra 21-1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胸水CEA<55.75 ng/mL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高于参考值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20例患者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方法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高聚生胸腔化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且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可作为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首选化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50)、齐拉西酮组(n=48),观察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疗效,并通过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使用奥氮平、齐拉西酮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79.17%.两组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服药前相比,均增高,且与治疗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服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服药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首次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具有明确疗效,但奥氮平对患者症状的改善略优于齐拉西酮.与奥氮平相比,齐拉西酮对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的血糖和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5.
1998年1~8月,我们应用碘伏治疗°烧伤创面49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7~61岁,平均30.2岁。热水烫伤25例,蒸汽烫伤8例,火焰烧伤11例,碱烧伤5例。浅°31例(63.7%),深°18例(36.7%)。烧伤面积为9%~38%,平均20.9%。用药方法:烧伤创面常规用1∶1000新法尔灭清创,清除污物及已破泡皮,完整的水泡则剪小口引流渗液。清创后涂0.5%碘伏。轻者或四肢等易包扎部位用碘伏显敷包扎。48小时后去除外层敷料,干燥部位保留内层敷料;潮湿、分泌物较多者换药,采用半暴露疗法,用红外线照射创面至干燥结痂。面积较大、较深及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锁边悬吊联合三道钢丝垂直固定技术在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采用锁边悬吊联合三道钢丝垂直固定治疗23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4~68(55.0±1.2)岁.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  相似文献   
57.
<正>笔者所在医院自1998年起成为济南市首批医保定点医院以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建院思想,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医保管理工作,赢得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满意和地方医保经办机构的充分肯定,医院连续多年被济南市评为定点医疗机构目标规范化管理A级信用单位。本  相似文献   
58.
目的:原核表达人表观抑制因子Polycomb家族成员PCGF1蛋白片段,并制备其鼠源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人PCGF1基因编码区部分序列(CDS区第382~567bp的DNA片段)并插入到pET-32a(+)质粒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His-PCGF1-128/189融合蛋白(简写为His-N128/189)的原核表达。利用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含有的6×His标签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用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分别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法筛选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双向扩散法鉴定mAb的Ig亚类。取1株杂交瘤细胞按照常规方法制备腹水,利用Millipore公司的mAb纯化试剂盒纯化mAb,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b的效价。结果:表达纯化了重组人His-N128/189蛋白;筛选出2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人PCGF1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IgG1类;通过腹水制备和纯化获得高效价(1∶6000)、高特异性的鼠抗人PCGF1 mAb。结论:原核表达的PCGF1片段融合蛋白可以被纯化,并具有足够的蛋白免疫原性,所制备的相应mAb可特异识别内源性和外源性PCGF1蛋白,可以运用于PCGF1基因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随着高速公路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高能量暴力损伤病例越来越多,由于小腿解剖的特殊性.胫腓骨多为开放性或粉碎性的严重骨折。早期处理不当或手术时机及固定物选择不当.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院自2003年起,对45例胫腓骨骨骨折采用分阶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0.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乳腺癌放射治疗使用乳腺托架固定摆位的精度较高,但许多单位没有大孔径CT,因此乳腺托架无法使用。该研究旨在探讨在没有大孔径CT时,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放射治疗时使用真空垫固定的摆位误差和产生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并用真空垫固定进行CT定位,使用医科达Precise型加速器上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对患者实施锁骨上野和胸壁切线野拍片,并与治疗计划中的射野位置对比验证,统计出X、Y、Z轴3个方向的平均误差及最大误差。结果:X、Y、Z轴平均误差分别为(1.61±1.12)、(1.56±1.12)和(1.50±0.9)mm。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使用真空负压成型垫固定,能保证摆位的精度,在没有固定架条件下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