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29例老年患者,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客观检查作出诊断,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方案将心功能分为4级.比较非心衰和心衰老年患者NT-pro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血清NT-proBNP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不同性别、同一性别、不同年龄的体检健康者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心衰组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NT-proBNP呈负相关(P<0.05);以900、1 800 pg/mL为临界值,LVEF以50%为临界值,其诊断心衰的灵敏度分别为87.7%和46.8%.结论 NT-proBNP检测结果可靠,检测水平与NYHA分级及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检测比LVEF更灵敏.  相似文献   
352.
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和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008年海南省霍乱暴发点采集的81株O1群霍乱弧菌进行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全部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100%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嗯唑的耐药率均为100%.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2.59%.结论 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可作为今后我省病例和带菌者的治疗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嗯唑不宜使用.四环素也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353.
张琪  林云  吴捷 《武警医学》2003,14(7):409-410
癫痫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疾病,反复发作不仅可给患儿造成身心损害,且长期服药,社会歧视等使患儿及其家属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疾病与社会因素及个性特征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医护人员重视和探索的新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癫痫患儿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我们对此类患儿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4.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技术在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胸膜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胸膜瘘的患儿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 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 女, 8岁1个月, 因慢性胰腺炎并胰腺胸膜瘘予ERCP治疗。术中取石, 见大量蛋白及黏液栓流出, 置入支架, 尾端位于胰体尾交界胰管瘘口处, 术后6 d, 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胸膜瘘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临床需注意鉴别诊断, 早期进行ERCP治疗, 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 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5.
目的 探讨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的开发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13所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结合头脑风暴法及应用德尔菲法对1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初步拟定慕课培训方案。随后邀请16名护理专家撰写慕课脚本和拍摄视频,最终形成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于2022年6月—9月招募上海市16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639名新入职护士参与慕课教学。培训完成后,通过分析后台学习数据进行初步应用效果评价。结果 2轮函询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31和0.254(均P<0.05)。构建的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培训方案包含培养目标(知识、态度、技能)、课程形式(线上)、课程内容(8个模块,16个章节,61项内容)、学时分配(21学时,13.5 h)和考核方式(16次章节测验)。639名新入职护士平均视频观看时长为759.23 min,77个任务点平均学习次数为142.13次,65.73%(420名)的新入职护士任务点完成率达到100%。结论 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应用效果良好,可辅助各级...  相似文献   
356.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免疫介导性疾病。营养不良在儿童IBD中普遍存在,应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对于IBD患儿营养治疗无论是作为一线治疗还是预防及纠正营养不良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对儿童IBD管理中的营养策略进行概述,旨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为儿科医生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7.
正眩胶囊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眩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肝肾不足型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正眩胶囊治疗85例;二至丸治疗85例,疗程均为30d,观察其眩晕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正眩胶囊组的总有效率为90.5%,二至丸组总有效率为78.8%。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治疗前后及与二至丸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正眩胶囊是治疗眩晕的临床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58.
目的 研究G补缀FHA域血管新生因子1(angiogenic factor with G-patch and FHA domain 1,AGGF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rectal cancer,CRC)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裸鼠荷瘤免疫组化法检测AGGF1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CM460、SW620、HT29、HCT116、SW480中AG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于HCT116细胞中过表达AGGF1,分为Vector组和AGGF1组;于SW620细胞中敲减AGGF1,分为shControl组和shAGGF1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测定细胞活性和细胞克隆数目。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AGGF1、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GGF1蛋白表达在CRC组织中明显增高。AGG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HCT116细胞中最低,在SW620细胞中最高。CCK-8法、克隆形成试验、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在HCT116细胞中,与Vector组比较,AGGF1组48,72,96 h细胞活性、克隆细胞数目、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在SW620细胞中,与shControl组比较,shAGGF1组结果相反(P<0.05或P<0.01)。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Vector组比较,AGGF1组E-cadherin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N-cadherin增强(P<0.05或P<0.01),同时上调AGGF1、β-catenin、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1);与shControl组比较,shAGGF1组E-cadherin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N-cadherin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下调AGGF1、β-catenin、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AGGF1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表达,上调β-catenin、p-GSK-3β、N-cadher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从而促进CR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59.
儿童炎症性肠病(P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近年来,儿童IBD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引起了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儿童IBD发病机制进展、最佳治疗目标的监测策略、治疗方法进展、青春期IBD管理及向成人转诊过渡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儿科医师IB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