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有病无症"的出现与自身正气和感受疫戾之邪的强弱有关。病理核心为"湿邪"。对于整个病程中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的患者来说,正胜邪退,邪不胜正为其基本病机;处于潜伏期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来说,正虚邪实,邪伏而未发是其基本病机。围绕"有病无症"的病理病机,调理"后天之本",调节脏腑功能,鼓舞正气抗邪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目的 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造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发病24 h内再次头颅CT复查,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早期血肿扩大随机分为血肿扩大组(20例)和血肿未扩大组(7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肿扩大组患者中线移位率(35.0%)高于血肿未扩大组(19.7%),血肿扩大组患者血肿形状规则率(45.0%)低于血肿未扩大组(69.7%),血肿扩大组患者脑出血量(19.4±10.1)mL、D-二聚体水平(1.5±0.5)mg/L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13.7±4.9)mL、(0.2±0.2)mg/L.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脑出血量、D-二聚体和血肿扩大密切相关.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会增加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对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和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77例患者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本院健康体检者7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加以检测,研究其和疾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及纤维蛋白原水平(14.20±4.80)μmmol/L、(9.75±8.30)mg/L、(1.35±0.30)mg/L、(3.89±1.40)g/L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四项指标联合测定阳性概率93.51%均比每项单独测定概率高(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呈现正相关性,胱抑素C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性,且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均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和急性脑梗死间存在一定关系,共同参与疾病发生和发展全过程,且临床对此四项指标联合测定有利于为疾病尽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邹自英  刘媛  曾平  胡宗海  朱冰  吴丽娟 《重庆医学》2016,(6):779-781,786
目的 分析医院肠杆菌科细菌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和检出分布特征,并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对SDD菌株的抗菌药物及对ESBLs产酶株替加环素的选择.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仪器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50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50株肺炎克雷伯茼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TS测试条法、Vitek2仪器检测法、纸片扩散法检测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采用M100-S24标准头孢吡肟判断为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有3.58%~12.50%的菌株为SDD菌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SDD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3.31%和8.60%,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P<0.05);所有肠杆菌科细菌SDD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菌株检出率显著高于SDD菌株MIC 8 mg/L茼株检出率(P<0.05);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S测试条法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当肠杆菌科细菌头孢吡肟MIC为4 mg/L或8 mg/L时,实验室应在检验报告提示SDD菌株的检出.替加环素对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8.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尽早清除,可以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但早期清除血肿,脑内压力下降,又可能产生继续出血的风险。笔者采用颅内血肿清除并血肿腔内止血的办法于超早期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总生存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132株淋病奈瑟菌药物敏感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10.
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是目前广泛采用终止早孕的一种流产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副反应小、损伤少、痛苦轻等优点 ,但其流产后出血时间长 ,部分病人出血量多为其主要不足。我们应用中药复方制剂—安血冲剂 (当归、川芎各 2 0 g ,益母草 50 g ,牛膝、蒲黄各 15g等组成并研制成颗粒剂 ) ,解决药物流产后出血问题 ,通过对安血冲剂药效学动物实验结果证明 ,该药具有明显的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 ,减慢子宫肌收缩频率 ,延长凝血时间 ,抗炎镇痛等作用 ,同时对该制剂又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 176例流产对象观察结果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