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深圳市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控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血液传播,提供低危献血员定期献血,提高血源质量,降低输血风险。方法通过分析1995~2003年献血人群检测结果和HIV感染现状,找出易感人群进行防范、教育,防止HIV的传播。结果通过近10年的努力深圳市血液中心共筛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阳性者18例。其中有偿供血者确认抗-HIV阳性4例,占有偿供血者总数的20.69/10万;无偿献血者确认抗-HIV阳性14例,占无偿献血总数的4.72/10万。18例抗-HIV确认阳性者人口学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占88.89%,18~40岁的青壮年占83.33%,临时工、服务行业占83.33%。结论表明不论无偿献血和有偿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血液筛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大宣传防治艾滋病(AIDS)的力度,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预防、控制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低载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进行Q-PCR定量检测和BCP序列分析。方法采用诺华公司NAT方法筛查35332份献血者HBV DNA,有18例确认为HBsAg-/HBV DNA+,48例为可疑HBV DNA+血样,使用Q-PCR和Nested-PCR方法对48例可疑血样进行定量检测和BCP区域扩增和测序;并与野毒株BCP序列作比对分析。结果从48例可疑HBV DNA+血样中成功应用Q-PCR定量检出HBV DNA阳性6例,均为隐匿性乙型肝炎(OBI),并获得6例BCP序列,发现在TA富含区的变异相对较多,1例样品发生缺失变异,6例OBI血样共有14个变异位点在BCP区域。结论本方法能对可疑标本进行检测和定量,通过BCP区域的检测进行OBI的确认。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B和C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规律,研究不同毒株全基因序列进化关系。方法对30例HBsAg(-)/HBV DNA(+)标本进行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BCP/PC,295 bp)、HBV全基因(3 162 bp)巢式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后测序。2者均为阳性的5份标本合成3 215 bp长的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 A~H基因型23株的全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将所属基因型B和C亚型再作系统进化树分析,以确定基因亚型。结果获得5例全基因序列,4例为C型,1例为B型。分属于C2,C2,C2,C1和B2亚型。3例C2亚型与日本、马来西亚基因亚型的进化距离最近,C1株与马来西亚和泰国2例携带者的病毒株进化距离最近。B2株与印度尼西亚华裔基因亚型的病毒株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亚型有C2,C1,B2,以C2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54.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有效缩短EIA的“窗口期”,检出病毒变异株,降低血源性病毒的传播,深圳市血液中心除按献血法要求对血液进行常规检测外,还对常规检测结果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酶联检测结果阴性NAT筛查为HBVDNA阳性标本8份中的6份进行HBVDNA定量追踪分析,以期发现血清转换期标本。方法采用国产及进口试剂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爱滋病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各项结果均为阴性者进行核酸检测(NAT)筛查,对HBVDNA阳性献血员进行核酸定量追踪。结果从16512人份标本中筛出8份HBVDNA阳性,其中7例HBVDNA定量检测均能检测出HBVDNA的拷贝数,1例因HBVDNA含量过低不能检出拷贝数,随后追踪标本中HBVDNA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未发现血清转换期献血员。结论所用酶联检测试剂及NAT筛查试剂均有较高灵敏度,核酸定量检测试剂定量较准确,HBVDNA定性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不一定说明体内有较高含量的HBVDNA拷贝数,应加大核酸筛查力度,才能发现血清转换期标本,从而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实验室微容量器具的校正大多采用水银重量法 ,其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繁琐 [1 ]。千分尺校正法又只能校正刻度吸管 [2 ] 。这些方法均不合适校正实验室仪器的加样针及试剂加注部分。本文参考文献 [3]的基础上 ,应用酶标仪微量比色进行间接校正 ,经应用 ,结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器材 瑞士智能加样仪 ;DIAS酶免疫分析仪 ;SL T酶标仪 ;美国 96孔平底微板 ;芬兰数字加样器 ;SOFT2 0 0 0读数分析软件。1.2 校正液 A及 B  1.5 mmol/ L 和 0 .15 mmol/ L 的甲基橙水溶液 ,校正加样仪加血清时应每 10 0 ml校正液加入丙三醇 5 m l调…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2年期间献血者HBV感染的流行走势情况。方法所有献血者血样均使用进口与国产酶联免疫试剂,以及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筛查HBsAg和HBVDNA,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献血者感染HBV的流行趋势。结果深圳地区2003—2012年采血量稳步增长,HBsAg阳性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HBsAg+/NAT+与HBsAg+/NAT-检出率结果相当(1.2:1);献血者中HBsAg-/HBVDNA+阳性率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献血者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与NAT方法为重要的互补检测手段,能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升高态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8.
深圳市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深圳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真实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学实验 EL 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RIBA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 WB (免疫印迹试验 )、 TRU ST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TPHA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和中和实验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PCR (聚合酶链反应 )进行血液初筛和对阳性结果进行确证分析。结果 :深圳市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 HBV、抗 - HCV、抗 - HIV和梅毒流行率分别为 0 .79%、 0 .0 92 %、 4 .4 5 / 10万和 0 .6 3%。结论 :应提高目前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9.
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无偿献血人群抗-HCV感染情况。方法对深圳市2000~2004年22021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CV ELISA试剂筛查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部分ELISA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RIBA(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认分析。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P〈0.0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HCV ELISA试剂的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应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提高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和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G1896A点突变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收集经测序验证HBV DNA G1896A未突变的野生型样本150例和已发生突变的突变型样本58例,在突变区域设计分子信标探针,点突变处进行锁核酸处理,利用荧光PCR方法检测HBV前C区G1896A点突变;再从临床标本中随机抽取18例、8例和19例荧光PCR结果分别显示为G1896A突变的标本、杂合的标本以及野生型的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突变型质粒和野生型质粒的检测灵敏度均可以达到100copies/ml;突变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的野生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野生型探针检测高浓度突变型质粒时无检测信号;突变型模板在总杂合模板中的比例达到5%时则都可以将突变型检测出来;序列测定的8例G1896A突变标本、6例杂合标本和19例野生型标本的PCR产物结果和荧光PCR检测结果完全吻合。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HBVDNAG1896A点突变,是检测点突变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