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动态观察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患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经FFA/ICGA、OCT检查确诊的继发于病理性近视黄斑下活动性CNV患者30例(30眼)行PD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行mfERG检查,并与未行PDT治疗的对照组12例(13眼)进行同期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PDT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反应密度值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mfERG3-5环N1波、3-5环不等P1波振幅密度值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同期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1周后3环、5环N1波和5环、6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1个月后3-5环N1波、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3个月后3-5环N1波、4-5环P1波振幅密度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mfERG一阶反应的振幅密度值反映了PDT治疗对于稳定CNV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及改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旁的视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01/2017-10来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1 138名2 276眼,记录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

结果:纳入的1 138名儿童的平均屈光度为-0.67±2.66D,平均角膜曲率为43.37±1.72D,平均眼轴长度为23.65±1.41mm。其中,平均角膜曲率男生为42.98±1.86D,女生为43.81±1.42D; 平均眼轴长度男生为23.94±1.36mm,女生为23.32±1.40mm; 平均角膜中心厚度男生为541.83±33.73μm,女生为536.10±31.49μm; 平均角膜散光男生为1.53±0.99D,女生为1.65±1.02D,男女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眼轴长度、角膜中心厚度均低于其余年龄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心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轴率比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

结论: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是影响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随着儿童眼轴长度增长,角膜曲率也发生一定变化,轴率比可以评测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4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已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心脏辅助装置之一。现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临床的应用要点、适应证、禁忌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CD61基因外显子10的突变及其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随机采集的149(人)份汉族和96(人)份维族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在扩增CD61基因外显子10后直接测序,分析外显子10编码区基因序列。结果在汉族和维族人群中均发现在CD61基因外显子10的1533、1545位分别存在较高频率的AG、GA突变。在汉族人群中还存在1529位CT。3个突变点均为同义突变,且1533和1545位的突变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汉族人中1533A1545G表型频率为48.32%(72/149),1533G1545A表型频率为12.75%(19/149),1533A+G/1545G+A表型频率为38.93%(58/149),C1529T突变约占0.67%(1/149),维族中1533A1545G表型频率为53.12%(51/96),1533G1545A表型频率为5.22%(5/96),1533A+G/1545G+A表型频率为41.66%(40/96),无C1529T。结论中国汉族和维族人群的CD61基因外显子10存在3个SNP,且在汉族和维族人群分布频率差异甚小,这显示2个民族之间血缘上的关系比较亲近。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宫腔镜对于诊治不孕症患者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共200例.结果 采用宫腔镜检查的200例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46例(23%)、子宫腔粘连32例(16%)、宫颈管肿物18例(9%)、子宫内膜炎12例(6%)、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8例(4%).结论 宫腔镜创伤小,恢复快,在女性不孕症临床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成像(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肺气肿型和支气管炎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其中肺气肿型COPD患者58例、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7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双相CT扫描,收集肺体积、肺血管体积、平均肺密度、低衰减区域(<-950 HU)占肺总体积百分比(LAA%-950)等指标,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收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际测量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实际测量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指标。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CT定量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2种类型COPD患者CT定量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定量和肺功能鉴别2种类型COPD的效能;一致性分析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2种类型COPD的效能;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OPD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吸烟史、特殊职业暴露史患者比例较高,并且COPD组肺体积较大,肺血管体积、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值较小(P <0.05);与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比较,肺气肿型COPD患者肺血管体积、肺密度、LAA%-950值较大(P <0.05);与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比较,肺气肿型COPD患者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较低(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肺血管体积≥ 111.175 mL、平均肺密度≥ -841.933 HU、LAA%-950≥34.613、FEV1%pred≤ 42.787%、FVC%pred≤ 64.989%、FEV1/FVC≤ 54.755%、DLCO≤ 62.159 mmol/(min·kPa)是肺气肿型COPD的最佳截断值;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肺气肿型COPD的敏感性为91.38%(53/58)、特异性为91.89%(68/74)、准确性为91.67%(121/132)、κ =0.831;CT定量联合肺功能鉴别支气管炎型COPD的敏感性为91.89%(68/74)、特异性为91.38%(53/58)、准确性为91.67%(121/132)、κ =0.831;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特殊职业暴露史、肺体积、肺血管体积、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可能是影响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 CT定量和肺功能单独及联合鉴别肺气肿型COPD和支气管炎型COPD均有较高的价值,两者联合应用鉴别2种炎型COPD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血型抗原Dib、k、Jsb1910、Jsb2019的一套稳定的基因分型方法,通过筛选获得所检测人群的稀有血型数据,可扩大中国稀有血型资料库.方法 应用基于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制备Dib、k、Jsb1910、Jsb2019血型等位基因检测对照品.分别针对血型抗原Dib、k、Jsb1910、Jsb2019等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条件建立多重PCR体系,并对4190份随机献血者样本进行Dib、k、Jsb1910、Jsb2019血型抗原基因分型.结果 成功制备出Dib、k、Jsb1910、Jsb2019基因检测对照品,并成功构建检测血型抗原Dib、k、Jsb1910、Jsb2019的多重PCR体系,所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4190份随机献血者样本中共检出2例Di(b-)样本,未检出k-和Js(b-)样本.结论 多重PCR具有快捷、高通量且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筛选稀有血型.获得的稀有血型可存入稀有血型数据库,为稀有血型患者及长期输血患者提供相配合的血液,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特拉唑嗪、非那雄胺及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lasia,BPH)的安全性。方法:应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关于该三种药物中任意两药对比或两药联用与单用对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文献。纳入与药物安全性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队列研究及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和病案分析。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或作定性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RCT/CCT及3篇其他类型临床研究。分析发现:特拉唑嗪比坦洛新更易引起头晕、头痛、血压降低、症状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的人数也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引起胃肠道不适、胸闷心慌、皮疹及皮肤瘙痒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拉唑嗪比非那雄胺更易引起头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在阳痿、性欲减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尚须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获得确切结论。坦洛新与非那雄胺不良反应比较仅1篇,结果表明坦洛新安全性优于非那雄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与单用的不良反应比较有2篇,结果不一致。结论:特拉唑嗪引起头晕、头痛、血压降低、症状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其它两种药物高。关于非那雄胺最易引起阳痿、性欲减退暂无足够证据。坦洛新引起不良反应最少,因不良反应停药和退出试验者也最少,提示其可接受性最佳。有研究显示两药联用的副作用高于单药,但现有的研究证据过少,无法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49.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可导致巨大儿及各种围产儿并发症.GDM本身引起的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极少见,但过于严格控制孕妇血糖可能增加发生FGR的风险.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本科室2003年1月-2007年12月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成像情况和临床资料。结果: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MRI的表现:①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7例,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轮廓光滑,T1WI病变为等信号,与正常肌层无法区分;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的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增厚的结合带与内膜和外层肌之间界限不清。②局限性26例,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模糊,在T1WI平扫和增强病变均与肌层信号相仿。43例中,33例于T2WI低信号病灶中可见散在斑点状高信号灶,其中26例于T1WI上亦呈类似高信号灶,且其数量亦较T2W1上少。③有29倒合并其它妇科疾病,其中子宫内膜并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15例,子宫肌瘤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4例,宫颈Nabothian囊肿1例。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腺肌症病变,为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