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检测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VEGF—C、TSP-1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癌50例以及正常卵巢组织20例石蜡标本中VEGF—C、TSP—1表达及MVD。结果卵巢上皮癌中VEGF—C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TSP-1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VEGF—C表达及MVD随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0.05),TSP-1表达随FIGO分期的进展而降低(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VEGF—C过表达及TSP-1低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肾肿瘤大多为恶性,在成人恶性肿瘤中,肾癌占3%,在原发性肾恶性肿瘤中,肾癌占85%[1].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国家.我国肾癌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发病侧别左右相等.肾肿瘤平均世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男性3.66/10万和1.83/10万,女性1.56/10万和0.75/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2~3∶1.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  相似文献   
14.
揭由坤  于晓红  叶璐 《江西医药》2012,47(4):308-31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 VM)及MMP-2蛋白对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3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20例子宫平滑肌瘤及20例正常子宫肌壁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M在予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M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MMP-2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的多少均无关.子宫平滑肌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败血症的特点、原因、预后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化疗后发生败血症的血液病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感染部位、发病相关因素及转归。结果:化疗后败血症患者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6.5%),铜绿假单胞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0.3%)。革蓝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丁胺卡那最敏感,革蓝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最敏感。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天的患者败血症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为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败血症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粒缺维持时间相关。需重视对患者的早期防治,强力抗感染治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可减少重症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叶璐  何若苹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868-868
何若苹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何任教授,行医30余年,擅长治疗内妇及肿瘤疾病,临床经验丰富。现举其治疗内科验案三则,介绍如下。1胁痛徐某,女,53岁。2011年3月7日初诊。主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形态、角膜生物力学以及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10/2020-12在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近视患者33例60眼,其中男19例35眼,女14例25眼,平均年龄11.80±1.51岁,平均等效球镜为-3.25±0.69D。收集患者配戴前和配戴2a时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最薄点中心3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Corvis 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非接触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最大形变幅度(DA)、最大反向半径(HCR)、顶点和1mm间形变幅度比值(DR)、硬度参数(SPA1)、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运用Pentacam与Corvis ST联合诊断系统分析得出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BI)。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烈尔比(SR)、客观散射系数(OSI)以及OV值(OV100%、OV20%和OV9%)。对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连续配戴角膜塑形镜2a的上述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2a与配戴前相比ARC增高、THP降低、BADD增高,比较有差异(t=-9.38、2.85、-13.08,均P<0.05),PRC与配戴前相比无差异(t=-1.49,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2a与配戴前相比DA增高、HCR降低,比较有差异(t=-2.37、2.28,均P<0.05),bIOP、DR、SPA1、CBI、TBI分别与配戴前相比无差异(t=1.36、-1.87、1.27、-0.95、-1.49,均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2a SR较配戴前增高,OV20%和OV9%较配戴前均降低,比较有差异(t=-5.31、8.37、2.34,均P<0.05),MTF cutoff、OSI、OV100%与配戴前相比无差异(t=-1.57、-1.35、1.11,均P>0.05)。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对角膜生物力学无明显影响,患者日间客观视觉质量提高,而夜间视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孕妇.30岁.孕1产0,妊娠29^+周行产前胎儿系统畸形筛查。二维超声所见:胎儿双顶径8.3cm,股骨长6.2cm.羊水深度4.2cm.双上肢肱骨、尺骨、桡骨显示.右手形态未见确切异常.左手较右手小且掌骨及指骨显示不清.考虑左手异常(图1)。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所见:胎儿左前臂远端仅见数个点状突起.而无正常的手掌结构(图2)。产前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9.
何若苹系浙江省级名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师从父亲何任教授,独立行医30余年,长于内科,尤擅妇科及肿瘤疾病的治疗,临床经验丰富.现举其妇科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sitedirected mutagenesis,SDM)制备s、Oka血型等位基因检测对照品.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技术建立3种血型Fy2、s和Ok2的基因分型方法,以了解这3种血型在中国随机献血者中的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基于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对s和Oka血型等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构建了含有突变SNP位点(GYPB基因cDNA 153位C/T突变和BSG基因cDNA 274位G/A突变)的标准质粒,作为s和Oka血型等位基因检测的对照品.同时针对血型抗原Fya、s和Oka等位基因的SNP位点设计序列特异性(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引物,构建多重PCR体系,对438份随机献血者样本进行Fya、s和Oka血型抗原的基因筛选.结果 成功应用定点诱变技术完成了s和Oka基因检测中等位基因对照品的制备,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Fya、s和Oka血型的多重PCR体系,438份随机献血者样本中共检出2例Fy(a-)样本,未检出s-和Ok(a-)样本.结论 基于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能够得到难以获得的血型基因检测等位基因对照品,用于验证基因分型方法.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进行Fya、s和Oka血型基因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