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骨关节炎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不同时期关节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变化,探索与软骨基质代谢相关的OA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家兔制作OA动物模型,在病变的早、中晚期获取关节软骨,提取葡糖氨基聚糖(GAG),用生化和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其中不同种类GAG及其功能基团的含量。结果:在病变的不同时期,GAG的总量、透明质酸的含量和其中所含的硫酸基团的含量均减少,而硫酸软骨素与硫酸角质素的比例增高。这些改变均随病变的进展而渐不明显。结论:OA时,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各组分和功能基团均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助于阐明O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2.
探讨中药贴膏干预膝骨关节炎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认为应重视阐释贴膏的镇痛抗炎作用途径,明确延缓软骨退变的原理,加强对免疫和神经化学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75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2d;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30±8.72)岁;Ne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插入固定进行治疗.常规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10±9.29)岁;Ne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5例;手术经常规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应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3d手术伤口疼痛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记录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患者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近端颈干角.结果:7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微创组手术切口(6.74±0.38) cm,常规组(16.82±1.74) cm,微创组较常规组切口小;微创组出血(110.15±29.49) ml,常规组(326.19±59.71)ml,微创组较常规组出血少;微创组手术时间(48.60±10.18) min,常规组(68.84±16.22) min,微创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短.常规组3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微创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94±2.57,常规组86.00±3.36,微创组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4.
骨肿瘤分类的演进--2002年WHO骨肿瘤分类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发性骨肿瘤属少见的肿瘤类型,仅占人类全部肿瘤的0.2%.虽然其发病率很低,但危害大;特别是恶性者,疗效虽有提高,但仍不令人满意.恶性骨肿瘤以儿童和青少年高发,对国内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结构家庭的打击相当沉重.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不同中医证型滑液中关节软骨基质蛋白多糖(PG)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包括瘀血阻络(C组)、肾虚寒凝(D组)、肾虚髓亏(B组)3种证型各20例;10名正常人(A组)。收集以上患者和正常人的关节滑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滑液样本中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的水平。结果:OA患者滑液中P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组滑液中PG水平最高,HA比另两组(B、D组)较高。D组PG水平次之,HA也降低。而在B组PG和HA均明显降低。结论:膝OA患者滑液中PG与HA含量在不同证型之间有差异,可将滑液中PG和HA含量作为中医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6.
27.
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核心思想和操作规范等方面阐释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化序贯治疗方案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8.
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诊断方案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9.
人工血管在大血管受侵犯的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血管受侵犯的软组织肉瘤处理方法,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方法对2003年5月~2004年6月的4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软组织肉瘤进行屏障切除及人工血管重建,并在术后随访观察血管通畅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置换的4例共6条人工血管术后3周均畅通,随访6~15个月,血管通畅率为83%,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大血管受侵犯的软组织肉瘤患者进行屏障切除合并人工血管移植方法安全,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定向球囊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22例,分别接受传统PKP(对照组,n=61)和定向球囊PKP(试验组,n=61)。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骨折椎体楔形角、Cobb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缩短、X线透视次数减少(P0.001)。试验组总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3)。2组患者骨折椎体手术前后楔形角、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骨折椎体楔形角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试验组手术后1 d及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5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结论:定向球囊PKP术能有效减少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水泥渗漏率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