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柳州市不同食品中铅镉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柳州市不同食品中铅镉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2003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结果]共检测7类~163件食品,食品中铅镉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51件,合格率为92.6%,铅的单项污染指数值大小顺序为肉类(0.585)>粮食(0.530)>食用菌类(0.291)>皮蛋(0.284)>猪肾(0.236)>水产品(0.222)>蔬菜(0.212);镉的单项污染指数值大小顺序为食用菌类(1.25)>粮食(0.371)>猪肾(0.312)>水产品(0.278)>蔬菜(0.241)>肉类(0.181).[结论]食用菌类已经受到镉的污染,各类食品中铅镉都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perform taxonomic studies on a novel macrolactin-producing gram-positive bacterial strain MS1721 isolated from the mud at a depth of 30 m in the East China Sea. Methods Taxonomic studie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phenotypic and BIOLOG analysis, 16S rDNA gene sequencing and blast analysis, and fatty acid components analysi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acrolactin S was determined by evaluation models established in our lab. Results MS1721 strain displayed high similarity with genus Bacillus in similarity values between 97%~99%, in which the nearest neighbor w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ith the similarity value of 99.6%. The predominant fatty acid component was 15:1 iso H/13:0 3OH. Conclusions MS1721 strain belongs to the genus Bacillus, and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S1721 was proposed as the name for this strain on the basis of the taxonomic data. The second metabolite-macrolactin s produced by this strain exhibited obviou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
柳州地区部分食品中铅和镉污染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连续、动态监测,了解柳州市部分食品中以铅、镉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方法监测2006—2009年柳州市粮食、茶叶等11类食品中铅、镉污染状况,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 5009-2003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 4年共检测11类食品样品,铅273份,镉296份。铅符合国家标准244份,合格率为89.4%;镉符合国家标准270份,合格率为91.2%。结论食用菌类已经受到镉的污染,各类食品中铅、镉均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应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虚湿盛型女性黄褐斑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当归芍药散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指数为(8.21±3.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3.14)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促卵泡成熟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当归芍药散辅助治疗血虚湿盛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斑痕皮损面积及色泽,并可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rtifici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APC)并用它从HLA-A2阳性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和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将HLA-A2-EBV四聚体分子和抗CD28抗体分子吸附固定在细胞大小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5μm)表面制成aAPC;采用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aAPC和HLA-A2阳性个体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用HLA-A*0201-EBV四聚体染色法检测特异性CTL的频率;应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特异性CTL功能性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采用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的特异杀伤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微球表面吸附有HLA-A2-EBV四聚体分子和抗CD28抗体分子;四聚体检测及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与经典细胞毒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aAPC在体外可诱导抗原特异性CTL的生成.结论 aAPC制备成功,并在体外有效地诱导抗原特异性CTL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对来源于南极海域海底沉积物(47.09° W,62.05° S,水深1393 m)真菌Penicillium sp. S-2-10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对菌株进行规模发酵,并对所得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据化学指征和生物学活性两方面特点,采用Sephadex LH 20凝胶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色谱分析方法,通过核磁(1H-NMR和13C-NMR等)及质谱(MS)等波谱分析方法,并与相关文献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1~7分别为Benzoic acid, 2-(2,6-dihydroxybenzoyl)-3-hydroxy-5-(hydroxymethyl)-methyl, methyl ester (1), chrysophanol (2), Volemolide (3), Ergosta-6,8(14),22-trien-3-ol (4), 2-aminophenoxazin-3-one (5), 2-benzothiazolol (6), benzoic acid (7)。结论 化合物3,4为首次从Penicillium属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源于南极(44.42° W,60.54° S,水深239 m,水温-1.16 ℃)海参体内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3-88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色谱、反相ODS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色谱分析方法,对Penicillium sp. S-3-88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并通过1H和13C NMR及质谱(LC-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相关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结论 鉴定化合物 1 – 9 分别为2-acetyl-4(3H)-quinazolin--one(1), benzo[d]thiazol-2(3H)-one(2), Octadecyl phenylpropanoate(3), diisobutyl phthalate(4), butyl-isobutyl-phthalate(BIP)(5), ergosterol peroxide(6), melithasterol B(7),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7α-diol(8)和cerevisterol(9)。  相似文献   
20.
sHLA-A*2402融合蛋白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用含有HLA-A*2402重链胞外段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利用下游引物拼接上依赖BirA的可生物化序列后,构建融合基因sHLA-A*2402-BSP,与质粒pET-21d重组后,在宿主菌E.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与β2m及HLA-A*2402限制性抗原肽EB病毒BRLF1蛋白中的九肽NH2-TYPVLEEMF-COOH进行复性折叠,形成HLA-A*2402-抗原肽复合物单体,并用Westernblot和夹心ELISA法鉴定。证实成功地制备出sHLA-A*2402-生物素化序列融合蛋白并使之正确折叠复性。为研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与复性及体外构建MHCI类分子四聚体,探讨免疫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