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目的:从卵巢癌患者的腹水中获得外来体(exosome).方法:通过低速离心、高速离心、超滤及超高速离心等,从5例卵巢癌患者的腹水中分离外来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5例卵巢癌患者的腹水中均存在外来体,电镜下观察呈椭圆形或圆形囊泡,直径为30~90nm,具有完整的细胞膜.结论:用离心的方法可从卵巢癌患者的腹水中提取外来体,为卵巢癌的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血塞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塞通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用血塞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3.
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心肌收缩力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心肌收缩力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探讨丁草胺对蟾蜍心肌的生理毒性。方法:将蟾蜍随机分组进行染毒,分别在染毒后3,6,9d,应用计算机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心肌收缩力,应用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结果:丁草胺的染毒时间和浓度均可影响蟾蜍心肌收缩力和心肌酶谱。随着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递增,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酶谱升高。结论:丁草胺能改变蟾蜍心肌生理活动,提示使用除草剂应注意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正常或降低)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降低的SCD患者(维生素B_(12)降低组)和12例维生素B_(12)水平正常或升高的SCD患者(维生素B_(12)正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临床表现、血液学、电生理、影像及维生素B_(12)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1维生素B_(12)降低组患者肌力较维生素B_(12)正常组显著减退(P=0.002);2维生素B_(12)降低组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值较正常组高,且Hcy升高比例高于维生素B_(12)正常组(P=0.020);3维生素B_(12)降低组的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高于维生素B_(12)正常组(P=0.044);4两组脊髓MRI阳性发现率差异无显著性;5维生素B_(12)降低组对维生素B_(12)治疗效果好于维生素B_(12)正常组(P=0.006)。结论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降低的SCD患者较维生素B_(12)水平正常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维生素B_(12)水平降低患者应用维生素B_(12)治疗的效果更好;血清维生素B_(12)降低不是诊断SCD的必要条件;高Hcy并非一项理想的SCD诊断指标;SCD的预后、疗效与病程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气体混合液(AS)和生理盐水-气体-血混合液(ASb)这两种造影剂在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诊断卵 圆孔未闭(PFO)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TCD室行c-TCD检查患者248例,通过掷硬币法决定 AS或ASb这两种造影剂使用的先后顺序。然后分别均在不伴Valsalva动作(VM)与伴VM情况下,注入造影剂(CA),通过观察 TCD频谱,记录CA注射后25 s内微泡数目及第一个微泡出现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不 伴VM(AS不伴VM);(2)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伴VM(AS伴VM);(3)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 气不伴VM(ASb不伴VM);(4)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气伴VM(ASb伴VM)。上述每种方法重复2次, 且每个过程间隔至少5 min。根据微泡数量对PFO分流程度进行分级:0级,阴性;Ⅰ级,1~10个微泡;Ⅱ级,>10个微泡但未形成 “雨帘”;Ⅲ级,形成雨帘状。结果AS不伴VM、AS伴VM、ASb不伴VM和ASb伴VM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10.9%、23.8%、 12.1%、25.8%。AS伴VM组发泡阳性率较AS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3.8% vs 10.9%,P=0.001);ASb伴VM组 发泡阳性率较ASb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5.8% vs 12.1%,P=0.001);ASb不伴VM组发泡阳性率与AS不伴 V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 vs 10.9%,P=0.250);ASb伴VM组发泡阳性率与AS伴V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8% vs 23.8%,P=0.125)。结论应用c-TCD检测PFO时VM能够提高诊断阳性率,而AS与ASb这两种造影剂在诊断PFO 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观察超声、激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超声、激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组(观察组),各3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及12周,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观察超声、激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周、4周及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82.4%、91.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8%、73.5%、8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4周及12周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超声、激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12周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激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观察粥样斑块的部位、性质,比较两组管腔内径、SPV、EDV以及RI.结果 BIF、CCA、ICA斑块的发生率依次是60.4%、29.2%和10.4%;软斑、硬斑及扁平斑、溃疡斑的发生率依次是58.3%、34.4%和7.3%.两组CCA和ICA内径及SPV无显著性差异:在CCA有斑块组EDV显著低于无斑块组,而RI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在ICA两组EDV及RI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祥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依次是BIF,CCA,ICA;斑块性质依次为软斑,硬斑及扁平斑,溃疡斑.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寻找一种制作简单,成功率高的脑缺血模型。方法: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4h、8h、24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100min后,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4h、8h、24h后灌注取脑;对照组30只。比较模型制作的成功率、术后存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成功率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死亡率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TC染色: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梗死灶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梗死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方式简单、结果稳定、缺血时间可控,是一种较理想的模拟脑梗死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分泌的exosome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L1210细胞释放的exosomes。固相免疫电镜法制备exosomes的H-2D,ICAM-1电镜标本,免疫印迹观察exosomes中HSP70的表达情况。exosomes免疫DBA/2小鼠,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免疫后的小鼠以L1210肿瘤细胞攻击,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L1210细胞分泌的exosomes为直径介于50~100nm的膜性微囊,圆形或椭圆形。抗H-2D,ICAM-1抗体-胶体金免疫电镜标记,囊外膜可见点状、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通过免疫印迹证明其表达HSP70。Exosomes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针对L1210细胞的CTL反应;L1210的exosomes(2.5及5扯g)免疫小鼠后,接种L1210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抵抗肿瘤生长作用。结论:L1210分泌的exosomes在同基因小鼠模型中可产生较强的保护性免疫力,exosomes疫苗可作为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