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7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1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617篇
内科学   33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202篇
外科学   320篇
综合类   1135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91篇
  3篇
中国医学   423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被动张口和咬合紊乱2种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模型,观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来比较2种建模方法并评价其实用性。  方法  21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3只大鼠常规饲养。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被动张口组(OP组),每天保持张口度20 mm,持续1 min;咬合紊乱组(OD组),0.25 mm的结扎丝包绕第一磨牙,结扎在第一磨牙的面;咬合紊乱对照组(ODS组)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法,结扎结在第一磨牙的近中。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解剖下颌骨后,通过Micro-CT,番红-O-固绿染色,HE染色来评估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结果  OD组和OP组均出现了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Micro CT分析都表现出骨体积分数的下降,骨体积比和骨小梁厚度在OD组与O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D组和OP组的改良Mankin评分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OP组中有2个样本未出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  结论  咬合紊乱为较为稳定的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建模方法,被动张口能造成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但不稳定且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2.
临床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学好解剖学可以为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生入学不久即开始学习系统解剖学,但因人体结构庞杂,专业名词多,描述内容多和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有些结构既抽象又难记忆。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们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很难学,有的学员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学习解剖提不起兴趣。为了使学员打好坚实的基础,本室多年来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3.
同种器官移植成功率的提高导致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采用解剖学上与人类相近的动物,比如猪的器官可以解决这种危机.但从猪到人的器官移植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包括免疫学,生理学及其伦理道德问题.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猪到人异种器官移植的首要免疫学障碍,目前主要通过敲除半乳糖α1,3半乳糖(galactose-α1,3-galactose,Gal)抗原来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除此之外,仍有其它的非-Gal抗原可能引起猪到人的移植物的失功,例如N-羟乙酰神经氨酸等.除了免疫学障碍,猪器官携带的病毒及可能引起的异种移植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虽然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实验数据显示猪到人的病原体的感染,但当猪到人的免疫学障碍被克服后,感染将成为又一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4.
张峰  张炎  刘波  刘艳春  姜宗来 《解剖学报》2004,35(5):493-496
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单纯高压力作用下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探讨力学因素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分别在压力100mmHg和160mmHg条件下培养猪颈总动脉1、4和7d,新鲜血管为对照。应用TUNEL法、透射电镜等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高压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Bcl-2蛋白表达持续增强;Bax蛋白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结论高压力可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cl-2持续增加,Bax先增加后减少,揭示高压力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来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5.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病症,脊髓损伤时所产生的磁共振(MR)图像异常,反映出脊髓损伤后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对预后有重要的评价意义。现将我院1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MR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47.
卵巢支持细胞癌姚建国,刘波,付伟,王立红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下腹部包块伴痛经、月经量减少、性欲减退3月余。1992年5月来院就诊。妇科检查:阴毛呈不规则菱形,阴阜脂肪垫消失,阴蒂增大。下腹部可触及手拳大小肿物。B超:盆腔实性肿物,约10cm...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营养障碍风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8例年龄≥60岁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营养障碍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营养干预、呼吸支持及其他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呼吸衰竭)等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营养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18例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中,有49例(41.53%)发生营养不良,其余69例(58.47%)未发生营养不良。营养障碍组无营养干预、年龄≥70周岁、NRS 2002评分≥3分及体温≥38.5℃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营养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指数低于无营养障碍组(t=16.876,P<0.05),其他资料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26.539,95%CI:1.095~62.358)、体温偏高(OR=11.215,95%CI:3.613~23.158)、NRS 2002评分≥3分(OR=1.287,95%CI:1.098~10.986)、BMI指数<18.5(OR=5.481,95%CI:1.236~18.442)是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营养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营养干预是保护因素(OR=0.338,95%CI:0.223~0.789)。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营养障碍发生风险较高,年龄、营养干预、体温、NRS 2002评分、BMI指数是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发生营养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 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 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相似文献   
50.
淫羊藿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淫羊藿 ,又称仙灵脾 ,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mon Maxim的全草 ,味辛、甘 ,性温 ,归肝、肾两经 ,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之功。化学实验研究证明 ,淫羊藿含有多种很强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木脂素及一些必需微量元素等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性腺功能、延缓衰老等作用。本文将其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实验研究作一综述。1 淫羊藿总提液的药理作用研究许青媛证明 [1] ,淫羊藿煎汁给“阳虚证”大鼠灌胃 ,能明显改善氢化可的松所致的“阳虚证”大鼠症状 ,使大鼠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