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8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26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82篇
口腔科学   170篇
临床医学   776篇
内科学   34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82篇
特种医学   3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47篇
综合类   1551篇
预防医学   449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589篇
  6篇
中国医学   505篇
肿瘤学   17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何首乌总苷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total glycoside,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形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影响,探讨何首乌总苷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 mg.kg-1.d-1)、低剂量组(25 mg.kg-1.d-1)、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 mg.kg-1.d-1)及模型对照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检测4组血清脂质含量,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主动脉AS粥样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结果: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①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1);②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5及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③何首乌总苷可减轻AS病变,减小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5);④何首乌总苷可下调ICAM-1及VCAM-1的表达(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等上述环节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阻止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2.
以麻醉管理原则为核心实施临床麻醉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止临床麻醉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实行了严格而详细的麻醉管理原则,共11款87条,包括所有的麻醉均适用的原则8条,小儿基础麻醉5条,局部麻醉3条,神经及神经丛阻滞5条,硬膜外麻醉6条,不插管全身麻醉5条,插管全身麻醉7条,控制性降压4条,体表降温麻醉12条,体外循环麻醉27条,镇静/镇痛术5条.  相似文献   
93.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对脐血巨核系祖细胞 (CFU Mk)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观察、计数HCMV AD169感染的CFU Mk集落产率、抑制率、集落峰值及维持时间 ;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HCMV AD169DNA。结果  1.HCMV AD169感染组集落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HCMV对CFU Mk集落的抑制程度与病毒滴度有关 ,集落产率随病毒感染滴度增高而减少 ,抑制率随病毒感染滴度增高而渐增加 ;各组集落峰值出现时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但各感染组集落维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 ;2 .用PCR在集落细胞内检测到HCMV AD169DNA。结论 CFU Mk是HCMV的宿主细胞之一 ,HCMV能直接感染CFU Mk ;在体外HCMV AD169对CFU Mk的增殖和集落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临床HCMV感染后患者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和地塞米松 (DEX)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0例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DEX组和DI(DEX +IVIg)组。观察两组的平均止血时间 ;测定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值的变化。结果  DI组平均止血时间 ( 3 2± 1 1d)较DEX组平均止血时间 ( 5 4± 1 3d)明显缩短 (P <0 0 1 ) ,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增快。治疗后DEX组和DI组PLT和PCT值均逐渐升高 ,MPV和PDW值逐渐下降。但DI组PLT、PCT、MPV、PDW值变化更为显著 ,分别与DEX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IVIg联合DEX治疗急性IT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DEX ;血小板的四项参数可作为判定急性ITP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5.
Theincidenceofadenocarcinomaintheesoph agusandgastroesophagealjunction(GEJ)isin creasingforthetwodecadesinNorthAmericaandEurope[1].Barrett'sesophagus(BE)isthoughttobeapremalignantconditionforesophagealadeno carcinomaandmostofadenocarcinomasatGEJ[2].Recentlythepresenceofcardiaintestinalmetapla sia(CIM)insomenormalappearingGEJhasbeendescribed[3].TherelationofthisconditiontoBEhasnotyetbeeninvestigated.Inthisexperiment,wehadperformedoura nalysisonthree4096chipsinordertoacquirethedifference…  相似文献   
96.
何伟  刘斌 《四川医学》2006,27(9):898-900
现就肌松荆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相关性,以及对BIS的影响,可能的原因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
郑秋坚  肖丹  刘斌  王义生 《广东医学》2006,27(6):870-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的价值。方法对我科用关节镜松解治疗创伤或术后膝关节僵硬的2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术中均能得到较好松解,屈曲达110°或以上,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术后经过平均随访11个月,关节活动度达95~125°,平均105°,股四头肌肌力V级,Lysholm s评分平均从术前47分(35~63分)提高到术后87分(80~98分),无骨折等合并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合并症少,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8.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鼓室内地塞米松注射(IDI)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的疗效。方法:25例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采用IDI,首次剂量为2.5mg,此后,每2天重复注药1次(每次2.5mg),共4次,总剂量10mg。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记录听力改变、耳鸣和眩晕等情况。结果:2例失访,23例治疗完成后1个月纯音测听检查:显效3例,0.25~4.00kHz听阈平均提高48.5dB;有效5例,平均提高18.5dB;无效15例;有效率为34.8%(8/23)。结论:IDI治疗突聋,能保证药物高浓度作用于内耳,避免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治疗操作不复杂,创伤性小,为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提供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非钙化型肺结核瘤的动态CT增强特点。方法:对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进行动态CT增强,观察其增强后的CT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特点。结果: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中,20例增强后最大CT净增值均小于15 HU,平均(8.47±6.41)HU,时间-密度曲线为平坦型;4例结核瘤增强后最大CT净增值均明显大于15 HU,平均(60.16±17.26)HU,时间-密度曲线为上升型。所有结核瘤增强后无强化7例,边缘薄线型强化7例,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4例。结论:(1)不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最大净增CT值<15 HU,主要表现为无、轻度或边缘薄线型强化;(2)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需注意与恶性结节区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