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篇
  3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胫骨近远端多段骨折,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和髓内固定应用的限制,钢板固定为临床广泛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胫前软组织条件要求高,需要广泛的软组织和骨膜的剥离,导致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加之老年人本身血液循环较差,易造成伤口愈合不良、骨折延迟愈合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骨折治疗理念转变,采用生物学固定已成为大家共识。其中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为代表技术之一[1-3]。我们采用MIPPO治疗老年胫骨近远端多段骨折3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寰椎后桥、侧桥的形成、分型及其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颈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的病例中筛选出有环椎桥的48例,其中8例行血管造影(CTA).分析环椎桥的CT表现.结果 21例为寰椎后桥,包括双侧后桥11例22个,单侧寰椎后桥10个,全环型12个,半环型20个.12例为侧桥并后桥.单纯侧桥15例,9个为完全型,6个为不完全型.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特别是CTA血管重建对寰椎侧、后桥的类型以及与椎动脉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Leigh样综合征起病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的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基因结果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以“MOCS2”“钼辅因子缺乏症”“Leigh-like syndrome,MOCS2”“molybdenum cofactor deficiency,Leigh-like syndrome”分别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建库至2020年9月进行文献检索并文献复习。总结MOCS2基因相关钼辅因子缺乏症表型及基因型特点。结果患儿男,7月龄14日龄,因“咳嗽6 d,姿势异常4 d,发热2 d”于2018年12月收入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患儿姿势异常表现为“角弓反张”样,伴吞咽困难,无惊厥发作,发病前发育基本同正常同龄儿。否认围生期缺氧窒息史,父母非近亲婚配。辅助检查示血乳酸轻度增高;血尿酸明显降低;尿代谢筛查示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水平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苍白球、大脑脚对称斑片样T2加权相、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诊断为Leigh样综合征,予鸡尾酒疗法及对症治疗好转不明显。完善全外显子组测序示受检者携带MOCS2基因c.19G>T(p.Val7Phe)纯合变异,父母携带c.19G>T杂合变异,该位点为文献已报道的致病位点,可导致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文献检索加上本例共收集41例MOCS2基因相关钼辅因子缺乏症患者,30例信息完整,其中23例(77%)新生儿期起病,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发育落后等,血尿酸明显降低,尿黄嘌呤、次黄嘌呤升高,头颅影像学提示脑萎缩,囊状脑软化等,神经系统受累程度重。7例发病年龄在5月龄至23岁,4例发病前发育正常,均在诱因下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均有基底节受累。30例中3例临床表型相对较轻,可简单交流及独走或扶走。结论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罕见,多数表型严重预后不良,但也有部分患儿临床表型相对较轻。MOCS2基因变异所致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可表现为Leigh样综合征的代谢性脑病,早期发育可正常,感染后进行性加重;血尿酸降低,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增高为其生化特征,发现MOCS2基因变异可确诊。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晶状体内各主要可溶性晶状体蛋白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和突起生长的作用,为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分子排阻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晶状体中各主要可溶性晶状体蛋白——α、β-H、β-L、γ晶状体蛋白,再通过SDS-PAGE电泳、肽质量指纹图谱方法鉴定其为目的蛋白质后,按组分别进行RGCs离体培养试验,观察RGCs的最长突起长度和存活细胞数。结果RGCs的最长突起长度6 d时达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92.27±35.93)μm,α晶状体蛋白组(181.59±43.78)μm,β-H晶状体蛋白组(123.33±52.81)μm,β-L晶状体蛋白组(89.55±22.40)μm,γ晶状体蛋白组(86.01±39.15)μm。6 d时,各组RGCs存活细胞数分别为:对照组(9.80±3.25)个/视野,α晶状体蛋白组(13.00±4.25)个/视野,β-H晶状体蛋白组(11.33±6.28)个/视野,β-L晶状体蛋白组(8.10±1.83)个/视野,γ晶状体蛋白组(5.74±2.82)个/视野。α、β-H晶状体蛋白组RGCs的最长突起长度和存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α晶状体蛋白组作用更明显,β-L晶状体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γ晶状体蛋白组存活细胞数在6d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α晶状体蛋白有明显的促进体外培养的RGCs存活和突起生长的作用,是一种晶状体源性神经保护物质。β-H晶状体蛋白也有一定的促RGCs突起生长和保护存活的作用。γ晶状体蛋白有一定的抑制RGCs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表现、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0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手术方法、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分级及预后,以瘤段骨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术疗效最佳,但手术复杂。结论术前可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或结合病理活检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维A酸、摘除卵巢及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以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血清钙(s-Ca)、磷(s-P),尿钙/肌酐(u-Ca/Cr)及羟脯氨酸/肌酐(u-Hop/Cr)等为指标,引入骨表观线密度(W/L)、面密度(W/Lφ)两个新的骨指数,对该三种较常用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维A酸组(90、100、120mg/kg)及摘除卵巢组骨重(W)减轻,W/L、W/Lφ明显降低(p<0.01,p<0.05),形成典型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组s-ALP、u-Ca/Cr及u-Hop/Cr显著升高(p<0.01,p<0.01),但W/L、W/Lφ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CT成像Pin-point激光导航系统引导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在CT成像Pin-point激光导航系统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5例,观察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以疼痛分级和Dallas评分的形式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应得分,通过量化后的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手术后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例骨水泥轻度渗漏,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分级和Dall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均恢复了因疼痛所影响的活动能力。结论:CT成像Pin-point激光导航引导下的椎体成形术手术操作精度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