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评价东莨菪碱油膏制剂的抗运动病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家兔水平旋转性和一侧迷路破坏后眼震模型观察东莨菪碱油膏对眼震参数的影响。结果:经皮给予东莨菪碱油膏对眼震慢相速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用药后15分钟开始显效,作用维持4小时以上,各剂量组间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与东莨菪碱贴膏比较,该剂型更具起效快之特点。结论:东莨菪碱油膏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运动病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产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进行体内抗菌试验,并与林可霉素注射液比较。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克林霉素对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厌氧菌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林可霉素注射液,其中对金葡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比林可霉素强2.3倍,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比林可霉素强4.4倍,对产气荚膜杆菌的抗菌活性强3.8倍。研究结果表明:国产克林霉素注射液有良好的体内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莫索尼定为一高度选择性咪唑啉-Ⅰ型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延髓腹外侧核(RVLM)-Ⅰ型咪唑啉受体使外周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从而舒张血管和减少外周阻力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减少,然而心率、心搏出量、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基本上没有改变[1-3],但莫索尼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诱导大鼠神经细胞上ERCC6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研究:研究褪黑色激素对受损伤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对脑缺血后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脑缺血模型,以脑梗死面积和存活细胞百分率作为脑损伤指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bcl-2,bax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h褪黑激素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脑梗死面积,减少缺血周边区细胞死亡,并显著增加该区bcl-2的表达,而对bax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褪黑激素具有明显减少缺血  相似文献   
16.
凌祥  邵政一 《中国针灸》1996,16(9):37-39
家兔“内关”穴注射胰岛素后15分钟,其“内关”,“大陵”,“曲泽”穴局部及其相应脉线(大~曲线)铁,钙,锌含量降低;“足三里”注射胰岛素后亦可引起“内关”“大陵”穴类似的改变,但并不影响其相应脉线(犊~上线)及该脉线上穴位(如“足三里”“犊鼻”,“上巨虚”)各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这些结果提示经络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这种变化可能与穴位及药物的相对特异性,药物归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由江苏省卫生厅召开的经“穴位”给药药理研究鉴定会于九月四日在南通医学院召开。该项研究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将正常皮下或肌肉注射所需剂量的几分之一至十几分之一注射于病症有关的经穴上,能够达到同样的疗效)是50年代末我国医务工作者根据中西医结合的设想而提出的一种给药方法,当时临床报导有高效、安全、节约药物等优点。但是由于缺乏实验研究的证实,亦无法用通常的药物作用原理解释,所以未能推广应用。为了走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子,给临床提供一种科学、高效、安全、节约药物的新疗法,药理教研室刘祖舜副教授等在60年代初就进行了实验研究。课题组同志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初步证实了“穴位”给药确有起效快,作用强等优点。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对受损伤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对脑缺血后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脑缺血模型,以脑梗死面积和存活细胞百分率作为脑损伤指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bcl-2,bax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后24 h褪黑激素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脑梗死面积,减少缺血周边区细胞死亡,并显著增加该区bcl-2的表达,而对bar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褪黑激素具有明显减少缺血性神经细胞死亡的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细胞上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居民对狂犬病知识及暴露后正确处理的认知程度。方法对42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居民中39.6%认为狂犬病可以治愈,87.2%知道被咬伤后立即处理,认为疫苗能预防狂犬病占61.4%,83.9%认为被咬伤后应注射疫苗;89名曾有咬伤史者中,70.8%去医院进行正规处理,自行处理占29.2%。结论安徽农村居民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对狂犬病的感染途径、发病症状认识上存在误区,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