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在提高低年资产房助产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低年资产房助产士20名,全部低年资助产士均接受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情景模拟演练开展前后,评估助产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结果情景模拟演练前后助产士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年资助产士的综合急救能力、专科操作技能、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均提高,低年资助产士心理素质、沟通技能、应急预案流程掌握度均有提高,助产士病情观察、判定能力均有提高。结论在低年资助产士培训学习中,通过开展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提高低年资助产士理论和操作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急救技能,提高应急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2.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淋巴细胞瘤,1806年首先由Alib-ert命名,是皮肤T淋巴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国外文献报道平均确诊年龄为55~60岁,国内报道平均确诊年龄44.5~50.5岁。本文将笔者遇到的长期以皮炎湿疹为主要表现的3例MF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8例LN患者给予MMF口服,随访9个月,观察相关临床指标变化,评估疗效及安全性,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SLE患者经MMF治疗3个月、9个月后血清免疫抗体水平显著下降,对造血系统、肝脏、肾脏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MMF治疗LN疗效明显,耐受性较好,副作用相对较轻。但长期疗效及副作用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构成、分布特点,以及分离菌株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中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阳性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4 0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真菌镜检、培养以及菌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 02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甲真菌病1 531例,占比38.03%;手足癣1 100例,占比27.32%;体癣661例,占比16.42%;股癣612例,占比15.20%;头癣122例,占比3.03%。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以皮肤癣菌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75.78%,其中以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酵母菌占比22.18%,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占比15.10%。4 026例浅部真菌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为1.39∶1。甲真菌病在男性患者中占比34.36%,在女性患者中占比43.12%,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体癣、股癣在男性患者中占比分别为18.25%、17.61%,女性分别为13.88%、11.86%,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4 026例浅部真菌病以21~50岁年龄段多见,头癣则集中在0~10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37株真菌对于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最高的是特比萘芬,敏感率高达97.25%,其次为克霉唑,敏感率达93.82%。咪康唑、两性霉素、氟康唑、灰黄霉素敏感率依次为78.26%、55.61%、43.25%、33.18%。结论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浅部真菌病以甲真菌病最为多见,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株,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21~50岁为高发年龄段,特比萘芬、克霉唑对浅部真菌病各类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5.
γ射线辐照血小板不同保存时间质量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γ射线辐照前后手工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时间的CD62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手工浓缩血小板(PCs)和单采血小板(A-PCs)各20袋,每袋平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经137铯辐照,剂量25Gy,另一份不辐照;在22℃±2℃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内保存72h。经辐照的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分别设为观察组1、观察组2;不辐照的血小板分别设为对照组1、对照组2。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辐照前及保存24h、72h后P选择素表达情况,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MPV、PDW。结果辐照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保存72h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辐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MPV、PDW逐渐增加,但相同时间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射线照射对血小板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但辐照后血小板应尽可能在72h内应用。  相似文献   
66.
冯冬梅  禚保彪 《中国校医》2010,24(12):940-94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环形混合痔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200例重度环形混合痔患者。100例患者行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PPH),另100例患者行PPH联合中医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2个月。治疗后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单纯PPH治疗组的并发症和复发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环形痔疗效明显优于PPH。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4(IL-34)与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接诊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使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IL-23、IL-3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腹痛、紫癜、关节疼痛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23、IL-34、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APTT、P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紫癜、关节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6%(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使用泼尼松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IL-23、IL-34与凝血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8.
青少年社交焦虑集体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英  甘露春  冯冬梅  梁颂游 《广西医学》2006,28(11):1736-1737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药物治疗加集体心理治疗)30例,药物组(药物治疗)30例,观察12周,应用症状自评(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自动思维问卷(ATO)、交往焦虑量表(IAS)以及抑郁问卷(BDI)进行评定,观察两者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患者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试验组8周后各量表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12周更加明显(P<0.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敏感度、交往焦虑程度、消极思维习惯等症状,不但提高其生存质量,而且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120例,均为急性荨麻疹患者.取同龄健康人群组60例作为正常组. 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与Treg亚群T细胞比例,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炎性反应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6、IL-10与IL-17水平间相关性.入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依巴斯汀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七版给予对症处理.依巴斯汀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10mg/天治疗,观察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与Th1/Th2,Th17/Treg比值变化. 结果: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Th1/Th2比值下降,Th17/Treg比值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与IL-17呈直线正相关(r=0.786,P<0.05),血清IL-10与IL-17呈直线负相关(r=-0.818,P<0.05).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Th1/Th2比值升高,Th17/Treg比值降低,临床有效率提高,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炎性反应.依巴斯汀可以下调血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消痔灵注射治疗嵌顿痔30例的结果分析,认为消痔灵具有抑菌,消炎,活血化瘀,收敛固涩之功效,早期血栓,只需注射即可治愈,安全性高,方法简便,且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治疗该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